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位于福田区莲花支路 1006 号,这里承担着深圳交通 " 大脑 " 的作用。而其中指挥中心作为交警支队 " 神经中枢 ",承担着指挥调度、交通控制等任务。
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警花合照。
每天尽早前往单位开展工作
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指挥科副科长岳维康,这名字听起来像是男性,其实是一名女生。3 月 2 日 6 时许,岳维康像往常一样早早起了床。岳维康将 6 岁的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急急忙忙赶到岗位,和前一班交接好工作,处置早高峰警情,开展路况视频巡逻,开展当天岗前工作部署。
指挥中心的工作看似动动嘴、发发指令,但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作积累,事故、拥堵现场的准确判断,及时调度指挥,处理起来并不容易。一般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要最快速度将情况传达到路面民警,合理调度警力,如果遇到重大警情,岳维康和其他同事还要进行后续督办、情况反馈、上报。
在岳维康工作的指挥中心,一块大屏幕囊括了今日警务、警情研判、勤务管理等八大方面的内容,指挥中心与路面、与日常工作的距离只隔着一块屏幕,不是一线,却胜似一线。中心一共有 40 名工作人员,其中女性 34 名,占总人数的 85%。
紧急协调空中力量
参与交通事故救援
去年夏季的一天下午,在深圳荷坳高速路段发生两辆小车相撞事故,导致一名女性乘客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紧急调度赶往现场的医护人员在对伤情研判后认为伤者疑似颅脑损伤,需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而此时荷坳高速路段双向严重塞车,情况万分危急。
接到求助电话后,交警支队警务技术三级主任冯娟和同事们心急如焚,想方设法进行处理。在了解到此时有一架救援直升机正在事故现场附近执行节假日应急救援备勤任务后,指挥中心立即发出紧急救援指令,并要求现场警力护送伤者抵达直升机备勤点,而东部通航备勤组立即向 120 急救中心申请直升机紧急救助。
交警执勤民警、保险现场理赔工作人员、东部通航医护人员迅速把伤者抬上直升机。3 时 10 分左右直升机起飞,10 分钟后直升机降落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地面医务组迅速将病人送至病房。直升机空中救援为伤者接受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
经过紧急救治,病人伤情稳定。冯娟和同事们长吁了一口气,继续开展后续工作。" 我们岗位女同志多,工作都很细心,和市民沟通起来也比较有耐心。" 冯娟说,虽然部门女同志多,且大家年龄跨度比较大,但是大家工作起来非常融洽,年长者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而年轻人也会用自己的激情和活力带动年长者。
精耕细作
推动城市交通品质提升
" 我们的工作人员平时还要收集各类道路交通信息,经过整合分析后及时对外发布出行提示,指引市民出行,让深圳道路交通畅通、有序、安全。" 指挥中心民警严婷表示。
在外人看来,接警员只需坐在接警席,记录市民打来的电话就可以了。其实,他们的工作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大部分接线员因为长时间对着电脑接电话,脊椎、颈部、眼睛都容易出毛病。由于接警工作紧张,有时候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工作时几乎全是坐在位子上,就是上厕所、食堂吃饭都要轮班。
"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我们打造了更加智能、更加高速、更加精细的指挥中心,使指挥调度和接处警工作机制更加完善、智能高效,应急处置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岳维康说。
因工作成效明显,2020 年,交警支队指挥中心荣获深圳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我们将以此为鞭策,在工作中以优质服务展现巾帼风采,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把事情做到极致,通过精耕细作,推动着城市交通品质不断提升。" 岳维康说。
深圳晚报记者 马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