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榆中南山的新营,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说起扁豆和田面饭,眼前就会浮现出浆水和田面搅团,浆水炒疙瘩,浆水面片子等等面食。许多人总把扁豆和田面和浆水,把它和陇中骄阳似火的夏天联系在一起。因为当地人总爱在盛夏季节吃小扁豆和田面的浆水饭,因为小扁豆和田面饭清淡不腻,而且能降火消暑,用浆水调和风味独特,堪称夏天的一大美食。
说起小扁豆和田面饭,就不得不说小扁豆这个农作物了。
小扁豆,它种子褐色,双凸镜型。在当地很多人不知道它学名叫兵豆,大小跟鸡的眼睛差不多,于是多叫鸡眼豆。常食用它能提高蛋白质降低胆固醇的可溶性纤维,它含铁丰富,维生素 B 和叶酸含量高,对女性非常重要,可以降低胎儿畸形。小扁豆色素有抗氧化性作用,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减缓皮肤衰老,增加皮肤弹性。常食用小扁豆促进消化,预防便秘。据一些医药书籍记载,小扁豆药用价值很高,能纯化异常血液质,缓解血液沸腾,利喉止疼,清热退肿清肺止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豆科作物,也是一种极具保健的食物。小扁豆据说起源于亚洲西部和地中海东部,据出土的残存实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先民栽培种植。
榆中新营的这片土地上不知何年何月种植小扁豆无存考证,但是将小扁豆和小麦混播也可谓是独创!因为许多豆类作物无法跟小麦混播生长,因为两者的成熟期不一样!但小扁豆就能和小麦同种同收了!
而且小扁豆跟春小麦混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小扁豆喜温暖干燥气候,耐旱性强却不耐湿,适宜沙质土壤不适合酸性土壤。然而家乡新营也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角落。土质呈碱性,气候干燥,最适宜小扁豆的生长。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乡民们没有高深的种植理论知识,但是数百年的种植过程中逐渐得出小扁豆和小麦混播的好处。因为小麦长势正旺的时候麦叶能庇护小扁豆被强烈阳光暴晒,而且给予扁豆温暖湿润的环境。到了夏季小麦抽穗麦叶逐渐凋零,整天阳光晒到根部的时候,此时小扁豆也正需要阳光。小扁豆发芽生根,根部的根瘤菌将空气中大量的游离氮元素吸收在根部充当本身营养,同时也为小麦的成长提供氮肥的保障,也有肥沃土地的作用。不然为啥村里庄稼汉对种过扁豆和田的土地认为是肥沃的倒茬地,也是有道理的。
其次,更有农民信誓旦旦说,这样混播出来的粮食磨出的面粉,据说豆腥气不显著。因为小扁豆长时间跟小麦一起生长,互相影响被中和改变。
小扁豆面是粗粮,性凉,没有筋骨,面粉里有淡淡的豆腥味。通常春天播种的时候便有一定的比例。想吃老(豆腥味浓一点的)和田面,比例就是十比三,想吃嫩(豆腥味淡)一点的和田面就是十比一。也就是十升小麦籽加上一升小扁豆播种。
小扁豆和田面没有纯小麦面柔韧的劲道,一般不适宜做长面饭。于是家乡人习惯用小扁豆和田面做搅团、馓饭、抄疙瘩、面片。然后把浆水用胡麻油、蒜苗、辣子炝好调和,佐以用芹菜胡萝卜腌制的小咸菜。炎炎夏日,面对那粗瓷大碗里飘荡着金黄色淡淡油花,散发出浓郁豆腥气和浆水气味的和田面搅团或是面片饭,食欲就会大增。也因为小扁豆有清热解毒,消炎消暑等功效。浆水调和更加清淡,家乡人就把它当做夏天独特的美食。
近年来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开始追求时尚保健的食品,作为五谷杂粮的小扁豆也越来越受到城乡人们的青睐。每逢春节或是平时请客吃饭,面对大鱼大肉吃腻,琼瑶佳酿喝的有点微醉的时候,无不想起家乡扁豆和田面的浆水饭,既解酒又化油腻。
这种风味独特的小扁豆和田面饭,近年来也越来越受人们的热捧。小扁豆和田面的浆水面片子,浆水馓饭,浆水炒疙瘩作为地方风味小吃,也在县城的大酒店闪亮登场,很受食客的欢迎。
栖云柳
见习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