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3-10
发现侵害孩子案件不报告会有什么后果? 最高检工作报告给出答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一直以来是检察机关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用了重要篇幅介绍了相关工作情况,尤其是明示了不履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后果。

去年 5 月,最高检等 9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规定性侵、虐待、欺凌、遗弃、拐卖、未成年人被组织乞讨等 9 类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情形,有关单位和个人须立即报案。

该制度出台后,有人担心这项制度在实践中能否得到落实?从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答案。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通报了一个典型案例:湖南检察机关办理校园性侵案发现,某校两名负责人知情后既未认真核实也未向有关部门报告,依法以玩忽职守罪追究刑事责任。

据最高检统计,该制度推行以后,截至 2020 年 9 月,各地通过强制报告立案并审查起诉的案件近 500 件。侵害未成年人隐瞒不报者被追究刑责,涉嫌违纪违法人员也受到了相应处罚。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检察机关不断创新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的工作方式,通过开发 " 强制报告 App" 等形式,进一步畅通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现、报告渠道,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自 2021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一个重要修改,是明确国家机关、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面临其他危险情形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报告。

责任编辑丨安周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新华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