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3-10
深晚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变道超车 打造深圳医疗新高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8 年 5 月 11 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简称:中山七院)正式开业。作为深圳 " 三名工程 " 的重点名院项目,这家医院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交由中山大学运营管理,这也是中山大学在深圳运营管理的第一家直属附属医院。开业 2 年来,中山七院已经成长为深圳市目前唯一一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疗集成应用示范体系 " 示范单位,实现了变道超车,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高速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受访单位供图

八成以上医疗骨干来自中大医科系统

据了解,中山七院目前已开设 42 个专科,开放病床 743 张,门、急诊总量约超过 55 万人次,有 30.35% 的患者从深圳市外慕名而来,收治住院患者超 2.9 万人次;手术超过 11587 台,三四级手术占比 56.48%,疑难危重收治率达到 64.43%。目前已开展胰腺癌 Whipple 手术、胃癌 D2 根治术、B 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甲状腺 US-FNAB 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手术、ERCP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腹腔镜大肠癌手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手术等技术和项目。

中山七院背靠中大医科,获得 9 家附属医院的支持,加速引进高水平医疗人才。2 年来,院内高级职称专家达到 132 人。目前已引进 26 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80% 以上医疗骨干来自中山大学医科系统,拥有深圳市高层次人才 51 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 2 人,地方级领军人才 2 人,后备级人才 21 人、孔雀 B 类人才 5 人、孔雀 C 类人才 20 人。医院专家在省市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主委、副主委职务近 80 人次。医院拥有消化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骨科、血液内科、肾内风湿科 5 个 " 三名工程 " 团队。

多学科诊疗为患者提供最优治疗方案

46 岁的陈阿姨肝脏里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瘤,肿瘤长在肝脏中间的位置,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手术切除治疗,癌细胞可能会进一步扩散到右心房,并堵塞下部身体的主要回流血管下腔静脉。另外一个风险就是栓子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可能引起严重呼吸困难和心律失常,甚至是猝死。

入院后,中山七院立即实施诊治复杂恶性肿瘤的 " 团队协同 " 模式——多学科讨论与协作。术前,普通外科邀请消化医学中心、心血管中心、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输血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最终,普外科为她成功开展全肝血流阻断下复杂肝癌切除联合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手术顺利切除肝脏巨大肿瘤,取出下腔静脉癌栓,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据了解,在诊疗理念上,中山七院全面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 " 量身定做 " 个性化治疗方案,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推行加速康复外科(ERAS),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为病人减少手术创伤及应激,降低手术并发症,促进病人快速康复,并且开展多项 " 微创 " 技术。

建设世界一流的开放式医学科研平台

中山七院通过开展国际前沿领域研究,引领临床跨越式发展,实现变道超车。医院一期工程建有 1300 平方米的实验中心,二期工程将建设 10 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未来,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将占达到总员工数比例的 10%~25%。

截至 2020 年 11 月,医院已获得各类纵向科研基金立项 188 项,经费总额 7769.1 万元,累计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科研竞争力在深圳市医疗卫生系统中名列前茅。

该院重点打造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大平台、脑神经疾病研究大平台、免疫学研究大平台、血液病研究中心、精准医学研究中心、肿瘤耐药逆转研究中心六大科研平台和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一流名院和医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已落地爱德蒙 · 费舍尔转化医学诺奖实验室、托马斯 · 林达尔 DNA 修复精准医疗诺奖实验室,并与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建立密切合作。此外,该院还建立科研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加强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下游产业转化,助力提升深圳医学科技创新高度。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相关标签

医疗 中山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