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3-10
广州新河浦保护利用规划公布,25栋历史建筑纳入保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记者陈慕媛 通讯员穗规资宣报道 3 月 10 日,记者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出炉,共有 302 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纳入保护。规划鼓励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利用,并将推动片区和新河浦涌景观带微改造。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 266 处

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南临东华东路、新河浦涌和东山湖公园。保护范围共 62.91 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面积为 47.28 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 15.63 公顷,并在保护范围外划定了 41.97 公顷的环境协调区。总体功能定位为以居住、商业服务、文化旅游、文创展览功能为主,展示与延续广州早期住宅模范区、西方教会传播地、中共革命策源地、民国红砖小洋楼集中地的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保护对象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物质文化遗产中,有不可移动文物 11 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东山浸信会旧址、隅园、明园、广州培正中学早期建筑群等),历史建筑 25 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 266 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大部分位于核心保护范围内,主要为西方传统式的独立住宅。此外,还有 7 处推荐一类传统街巷,52 处推荐二类传统街巷,1 处推荐二类骑楼街和 16 处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包括太虚拳、粤语讲古和通草水彩画绘制技艺。

规划 4 条慢行路径,推动新河浦涌景观带微改造

规划明确提出了街区业态活化策略。以街区内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在符合街区保护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特色商业、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三大主导功能,提升街区原有的教育培训、生活居住等功能品质。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引入符合街区定位的业态,引导街区功能活化利用,形成红色文化展示片区、建筑活化实践片区、文商旅综合服务片区、文化教育片区、传统宜居片区五个片区。并通过设置红色印记体验段、东山艺术漫步段、广式生活体验段和百年名校体验段来形成具有街区特色的主题化慢行路径。

同时,要求分类型保护与活化利用街区内建筑。对于街区内严格保护类的不可移动文物,加强建筑维护,让文化展示馆、纪念馆等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对于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线索等,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构件和装饰物。对一般的民居建筑,可赋予新的商业或文化经营价值。而对于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可采取整治、改造等多种措施。

此外,规划提出近期将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并推动片区微改造。主要包括启明社区、松岗社区、新河浦社区等片区和新河浦涌景观带的微改造,以及完成街区内危旧房更新改造项目。同时提升主要风貌街道的环境品质,包括新河浦路、庙前直街、龟岗大马路、恤孤院路、龟岗大马路、烟墩路、保安前街、培正路等街道的整体风貌环境。在配套服务设施上,完善街区标识系统,整饰广告招牌,增设公厕和垃圾站。

相关标签

新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