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3-11
孩子尿床?别拖!小心拖出心理疾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小孩 " 尿床 " 则是很多孩子和家长共同的难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敏介绍,儿童夜遗尿是指年龄 ≥5 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 2 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 3 个月以上。

据统计资料表明,夜遗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约 16% 的 5 岁儿童、10% 的 7 岁儿童和 5% 的 11-12 岁儿童患有夜遗尿。

虽然每年有 15% 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 0.5%-2% 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到成年。

尿床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就儿童夜遗尿发病原因而言,她表示,儿童夜遗尿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 ( 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 ) 、生理节律 ( 睡眠和排尿 ) 、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

目前认为,中枢睡眠觉醒功能与膀胱联系的障碍是单症状性夜遗尿的基础病因,而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促发夜遗尿的重要病因。与此同时,因尿床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被大家越来越关注。

李敏介绍,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

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时期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夜遗尿使得孩子不敢参加在外过夜的集体活动,如夏令营;不敢再亲戚朋友家中过夜;甚至可能不敢带同学回家,怕别人看到 " 湿的 " 被褥。

同时,孩子尿床也严重影响家长的生活质量,半夜更换被褥、清洗等等。

尿床的孩子需要关爱和治疗

尽管如此,有不少家长对于夜遗尿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认为这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疾病,而不去寻找治疗;或者 " 病急乱投医 ",患儿无法得到正规的诊疗;甚至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过错,而责骂打罚孩子。

李敏指出,这些行为都可能导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大家应该认识到,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错,这是一个常见的疾病症状。

就治疗而言,李敏表示,遗尿症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生活作息,饮水饮食等管理,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药物及行为干预,例如唤醒治疗、膀胱功能训练、适当的奖励机制,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去氨加压素等。如果孩子患有遗尿症,尽早与医生沟通,早诊断、早治疗、早治愈。

新快报讯 记者黎秋玲 通讯员李晓姗 陈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