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年来,广州市首创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由城管部门牵头,会同各职能部门探索对老旧社区 " 靓化修容 "。 2020 年初正式发布《广州市创建容貌示范社区工作方案(2020-2022 年)》(简称《方案》),明确了创建标准要求,并提出未来三年中,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每年创建 30 个容貌示范社区。3 月 11 日,广州城管部门召开会议,通报了 2020 年度全市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并对 30 个 " 新晋 " 市级容貌示范社区颁发铭牌——这批曾经的老旧社区变身 " 网红打卡点 ",有的社区发掘本地历史文化,盘活空间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有的社区则借创建契机整治 " 六乱 " 现象,优化提升人居环境 ……
发掘历史传承特色风貌让建设更靓
白云区在近年来的创建工作中表现亮眼。辖区嘉禾街的科甲社区在 2020 年度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中评分排第 1 名。
据介绍,2019 年以来,属地嘉禾街道紧扣 " 一街一塘一园 " 理念,对科甲社区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拆除违法建设 3500 多平方米,腾出空间打造党建公园和健身广场;拆除荒废十多年老式公厕,重建两间符合周边建筑风格特色公厕;新建科甲商业街路灯,方便居民群众夜间出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建容貌示范社区过程中,科甲社区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修复重建应和书院、兆宏家塾等老旧建筑,新建文化长廊,提升旧墟文化广场,重现 " 祠堂前、榕树下 " 村民议事;撰写编辑《科甲流光》,记录科甲历史变迁,书写抗日红色传奇。
在空间优化上,科甲社区紧扣 " 一街一塘 ",打造成片景观。对科甲商业街道路立面及建筑物外立面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在科甲 " 风水塘 " 修建观光碧道、修建观光石桥和石门楼,打造湖光美景,使 " 风水塘 " 变成了 " 风景塘 "。
而位于白云区金沙街的横沙社区,在创建中评分为第 3 名,当地结合岭南水乡特色以及风水塘贯穿整个社区优良自然条件,确立 " 岭南水乡 " 设计风格,精心设计改造,以横沙风水塘为主轴,将改造社区出入口、提升党群文化广场、沿岸景观微改造、临街商铺招牌整治等多个项目 " 串珠成链 ",打造 " 一轴多节点 " 空间结构。同时注重挖掘横沙村举人牌坊、白眉拳、粤讴、宗祠、龙舟竞渡等文化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等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充分展现横沙社区独特历史人文风貌,成为独具特色的美丽社区。
培育新业态找到新增长
据介绍,全市各区结合创建社区人文特色,因地制宜,量身定制,赋予创建工作文化内涵,社区面貌、人文景观焕然一新,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推动实现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天河区前进街天力居社区将废旧厂房打造为集科研、孵化、商贸、文创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番禺区市桥街三堂社区对辖区内的废旧厂区进行升级改造,把垃圾满地,蚊虫孳生严重的废旧厂区创建成文化创意园;花都区梯面镇梯面社区结合社区客家文化特色,对社区文化广场和雅园街进行提升改造,打造独具客家特色的社区容貌和文化品质;从化区街口街东成社区开展 " 巷子革命 ",通过清理卫生死角、修缮路面、粉饰立面、增设休闲桌椅等措施整治提升背街小巷容貌秩序,原来脏乱差的小巷子变成了社区老街坊们聊天、下棋的好地方;增城区增江街河东社区、正果镇正果社区对辖区内沿街沿巷老旧房屋进行外墙翻新和文化墙绘,老旧社区变成了 " 网红打卡点 ",焕发了新活力。
制定摘牌退出机制
广州市城管部门介绍,近年以来,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机制再出 " 新招 "。市本级调整创建工作方案有效期,由一年延长到三年,更加有利于从容谋划部署、持续稳定开展创建工作,避免为创建而创建的短期、短视行为。报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实施《广州市容貌示范社区摘牌工作机制》,建立退出机制,实现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全生命周期、闭环无缝隙管理,确保容貌示范社区 " 创得成、守得住、成示范 "。
白云、花都等区参照市的做法,建立本区容貌示范社区摘牌工作机制,开展复检复查,长效巩固创建成效。各区形成共识,构建 " 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街(镇)主体、社区主推、市民主动 " 工作机制,推动创建工作持续升温、逐年加力、不断提效。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佳文 通讯员 成广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