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3-15
沈晓鸣:重建海底为海洋发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深圳的海底是什么样的?

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时,相信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我们习惯了欣赏这座海滨城市陆地上欣欣向荣的风貌,却甚少将目光放到与我们生存同样休戚相关的海底世界。

但总有人在关注和保护着这片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的领域,沈晓鸣就是其中之一。

海洋图书馆坐落于大鹏的艺象创意园区,周围森林环绕,走路不到 1000 米就能到达大海,这是沈晓鸣为科普海洋知识而特地打造的图书馆。

在图书馆见到沈晓鸣时,他刚完成水下拍摄,半干的头发还未得到仔细打理。当海洋的话题被提起时,他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2011 年,沈晓鸣开始学习潜水。不知名的鱼类成群结队游过,色彩丰富的各类海底植物随波晃动,水下光斑交叠成深蓝色的风景 …… 海底,这个到处充满神奇的世界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此后,沈晓鸣的身影出没于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等多个东南亚国家的海域中,成为了一位狂热的海洋探索者。

从狂热的探索者到坚定的海洋保护者,转变发生于 2014 年,沈晓鸣在深圳的第一次潜水。" 能见度非常差,甚至看不见自己的手,珊瑚礁被破坏得非常彻底,鱼的种类也没有多少,海底还有很多废弃的渔网等垃圾。" 深圳海底的景象让他十分震惊,但在与周边的渔民交流时,沈晓鸣得知深圳的海底也曾 " 五光十色 "。

" 让海洋重新干净起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从此成为了沈晓鸣最大的一个心愿。为了重现昔日海洋的辉煌,沈晓鸣和潜水员朋友们牵头成立了全国最大的潜水员公益组织 " 潜爱大鹏 ",呼吁和培训更多的潜水员,到海底清理垃圾、种植珊瑚,保育深圳海洋生态。

▲沈晓鸣展示自己的潜水设备。周婉军 摄

珊瑚被誉为海洋中的 " 热带雨林 "。在海底,它为众多的海底生物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场所,同时还有净化空气、固碳防风等作用。

一开始种植珊瑚时,沈晓鸣和同伴采取的是 " 采苗种苗 " 的方式。" 但有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意味,后来我们发现深圳海底有很多珊瑚的断肢,有些救一救,还可以活,一旦把这些快要死去的珊瑚救活过来,那是绝对的增量。" 于是,从 2016 年起,沈晓鸣和伙伴们开始在离海床 1 米高的地方搭建珊瑚苗圃,每当搜寻到被渔船打断、被渔网缠绕或被台风刮断,但仍活着的珊瑚断枝时,就把它挪到苗圃上,细心呵护,直到长好了再放归野生。这种更加容易操作的方式,也吸引了更多的潜水员加入其中。

▲沈晓鸣在海底记录珊瑚情况。受访者 供图

2017 年,一头抹香鲸在深圳东部海域被渔网缠身搁浅,最终死去。" 深圳 2000 多万人,潜水员只是其中的九牛一毛。" 这让沈晓鸣愈发意识到,要保护海洋,必须影响更多的人。

怎样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海洋?办一个真正的海洋图书馆。" 图书馆伟大之处就在于人类的知识可以共享。"2019 年,沈晓鸣在大鹏成立的海洋图书馆正式开门。如今,图书馆已有从全球各地收集来 3000 余册海洋类图书,涵盖海洋生物、海洋历史、海洋文学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为了让海洋保育意识更深入人心,他在图书馆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讲座,向社会普及海洋环保知识。

" 走进海洋,认识海洋,才能善待海洋,反哺海洋,将这些观念慢慢地传达出去,最终形成大家的共识:保护海洋。" 这是沈晓鸣过去 10 年的践行,也将是他未来更久的坚持。

人物简介

沈晓鸣,1974 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现任深圳大鹏海洋图书馆馆长," 潜爱大鹏 " 理事长,PADI 潜水长。2011 年开始潜水,牵头成立 " 潜爱大鹏 "。深入深圳的海底世界,组织众多潜水爱好者在海底种植珊瑚,拍摄超过 1000 小时的深圳海底动植物珍贵视频,其中包括深圳海底 40 多种珊瑚、100 多种鱼类,初步建立深圳海洋生物多媒体影像资料库。

▲沈晓鸣在海洋图书馆内。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摄

精彩记忆

2017 年 9 月, 沈晓鸣在潜水时拍到了一只点斑原海豚。2018 年,他与这只海豚在海底再次相遇。当时,沈晓鸣一下子认出了海豚下颌部的斑点,海豚似乎也认出了他,围绕着摄影机转了好几圈。意外的重逢让沈晓鸣格外感动,这次美丽的不期而遇似乎也是对他守护大海最好的肯定。

职业成就

作为摄影师,沈晓鸣的摄影作品曾经出版过摄影集:" 我住在这里 " 和 " 政府大楼 ",入围 2012 年亚洲杰出艺术奖(Sovereign Asia Art Prize),参展多个国内外当代艺术展,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驻校艺术家。投身海洋公益之后,带领团队在深圳海底种植珊瑚 5000 多株,参与 2017 年大亚湾抹香鲸营救。目前正在开展大鹏半岛珊瑚信息视觉化项目的调查和开发。

工作感悟

这么多年来,我待在水下时间已经超过了 1000 个小时。我在海底看到了海洋衰退的迹象,但同时也看到了海洋生态复兴的可能和希望。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和我们一起,打开海洋这本自然书写的蔚蓝典籍,一起为海洋生态的恢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