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 315 曝光:科勒悄悄偷走你的脸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个人隐私问题,成了今年央视 315 晚会的“当头炮”。
央视记者在全国各地的 4S 店、商场专卖店等 20 多个商家、经营场所发现的各类监控摄像头,均在没有明确告知、更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收集人脸信息。
例如科勒中国几乎在旗下上千家卫浴门店中均安装了带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收集进店的用户人脸数据,供旗下所有门店销售使用。
“用户只要进店,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抓取人脸信息,并成为系统中的一个专属 ID。”摄像头厂家万店掌网络陈经理对央视记者表示,用户不需要面对摄像头,不戴口罩的情况下识别率超过 90%。
随后在央视记者的暗访中,多个摄像头企业人士也均表示,各个场合中安装的人脸识别摄像头均能“无感”捕捉用户的人脸信息,然后自动录入一套精密的数据系统中。
摄像头企业可以在后台轻松调取出任何一个被捕捉到的用户人脸信息,数据维度甚至可以包括性别、年龄、人种、此时此刻的心情状态等等。
第三方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经验范围包含人脸识别、生物识别、摄像头等关键词的企业有 18220 家。人工智能 + 视觉识别也是阿里、腾讯、百度、旷视科技等头部企业重点布局的技术领域。
实际上,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脸信息早已成为许多用户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是用户无法更改的一项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关键信息。
如此重要的信息一旦被盗取、利用,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收集人脸要授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民法典》第 1035 条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争得该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
然而在此次央视 315 晚会的调查中,违规、违法收集公民人脸信息,似乎已然成了这一行业经营者默认的“行规”。
人脸信息属于个人独有的生物识别信息,目前成为很多用户的支付密码、账号密码等,由于用户无法更改自己的人脸信。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人脸信息属于生物识别信息,也属于个人敏感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时,应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央视财经《315 晚会》栏目视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