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18 日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日前广东市民郑康华野外调查时在汕头市澄海区滨海湿地发现 1 只青头潜鸭。后经持续追踪调查并经专家确认,共发现了 4 只可识别的青头潜鸭个体。据专家介绍,这是近 30 年来首次在广东有青头潜鸭的记录。
郑康华与 " 凤凰于飞 " 志愿者团队调查员林学明持续追踪调查,总共发现了至少 4 只可识别的青头潜鸭个体,其中既有成鸟,也有幼鸟,还有一只是青头潜鸭与白眼潜鸭杂交的 " 混血儿 "。它们在韩江口水域主要跟凤头潜鸭、白眼潜鸭、红头潜鸭、斑背潜鸭等近亲混群。由于它们长相与周围的凤头潜鸭接近,距离一远,就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而且它们看起来比较怕人,一有风吹草动,就先于其他潜鸭起飞,逃之夭夭。
青头潜鸭有着暗青色的头颈部,白色的眼珠,赤褐色的胸,白色的尾下覆羽,目前分布区域分散、狭小且种群数量极其稀少,2012 年起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红色名录里被定为 " 极危 ",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发布的《2020 青头潜鸭越冬期全国同步调查——调查结果公告》显示,全国 27 家观鸟组织 315 人次调查员,在全国 16 个省 104 个区县的 168 个地块内,针对青头潜鸭及其伴生潜鸭类进行了系统性调查,共记录到青头潜鸭个体 1500 余只。
据悉,广东省最早一笔青头潜鸭记录就出自汕头澄海(1959 年 12 月,标本),此后在珠海、深圳各有过一笔记录,最后一笔记录则是 1990 年 1 月于香港后海湾及深圳福田的国际水禽调查所得,此后便没有该鸟种出现在广东的确切记录。2012 年底 2013 年初,香港观鸟协会也曾经在香港湿地发现过 2 只青头潜鸭。本次在汕头的青头潜鸭记录,是多年来广东的第一笔青头潜鸭记录 。
汕头韩江口湿地接连发现勺嘴鹬、中华凤头燕鸥、黄胸鹀、白鹤、青头潜鸭等 5 种全球极危鸟类,在全国十分罕见,足以证明这片湿地保护价值之高。汕头生态环境优良,其滨海湿地是东亚 - 澳大利亚国际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每年均有数以十万计的候鸟到这里越冬,其中就有以凤头潜鸭为优势种的大批野鸭。
广东是全国湿地大省,有着丰富的滨海湿地和适宜鸟类栖息的多种自然环境。近年来,我省以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珠三角绿色生态水网建设、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全省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整体提升。《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0-2025 年)》已正式印发,我省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滨海地带的联通性,开展廊道节点质量提升、水鸟栖息生境修复、科普宣教建设和生态旅游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 " 候鸟湾区 "。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林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