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3-18
连续5年在社区公益授课,她说古筝就像她的“第二生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雨潇 潘荣 文 / 摄)五年公益古筝教学,教授学员近百人 …… 在南京鼓楼区鲁迅园社区,有一名备受居民尊重的 " 沈老师 "。作为一名古筝老师,沈志珍开设的公益古筝培训班一开课,场场都是爆满。她还和学员将演奏 " 舞台 ",从社区搬到市内公园、敬老院和医院的大厅。她说," 教大家弹奏古筝的过程,就是传递快乐的过程,我觉得古筝就像我的第二生命!"

△ 沈志珍在江苏省中医院演奏

连续 5 年古筝公益教学,把敬老院、医院当做演奏的 " 舞台 "

3 月 18 日,记者来到南京鼓楼鲁迅园社区,刚走进楼内就听到了一阵阵悠扬的琴声。顺着琴声,记者在二楼最西边的琴房看到正在弹奏古筝的沈志珍。今年 46 岁的她,一头乌黑的长发,眉眼之间总流露着微笑,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得体温柔的气质。

每周日下午,沈志珍都会坚持来社区二楼的琴房公益授课。" 从下午 2 点上课到 4 点,有时学员没听明白,还会延长课程。" 沈志珍告诉记者,她是位培训班的古筝老师,从 2016 年开始,她就到鲁迅园社区义务教居民弹奏古筝。五年来,她在社区教过的学员有近百人。

△ 沈志珍在工作室义务教授古筝

由于社区琴房场地有限,每期只能报 9 名学员,所以上半年报不到课的只能顺延到下半年。沈志珍说,许多居民愿意学习古筝,主要是因为古筝 " 好听、好看还好学 "。

在沈志珍看来,古筝是非常有魅力的," 每个音符都能让让人感到开心。" 在她长期的公益指导下,有十多名社区学员的弹奏水平已经达到可在外演出的水平。前不久,沈志珍还和学员们还在江苏省中医院开展了 " 鉴音赏弦,乐可助愈 " 公益演奏活动。在活动上,《茉莉花》《茉莉芬芳》等一曲曲动人的旋律,既消解了病人及家属等待过程的无聊,也舒缓了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 沈志珍和学员在江苏省中医院演奏

到敬老院去慰问演出、在市内公园里义演,去医院做公益演奏,沈志珍和学员们成为了南京城中一抹亮丽的风景。

贵在坚持,古筝就像她的 " 第二生命 "

父亲喜欢吹拉弹唱,母亲热爱苏州评弹,受父母影响,沈志珍从小就对音乐感兴趣。父亲为她买的电子琴,更为她打开了音乐的那扇窗。2006 年,沈志珍送儿子去培训班学小提琴,偶然间被古筝悠扬的乐曲声所吸引。

" 当时觉得太好听了。" 沈志珍回忆起自己初学古筝时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 儿子学小提琴,我就在旁边练古筝。我这人的性格就是一旦要学什么,就会认真去学。" 通过培训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沈志珍顺利考过了古筝十级。后来为了提升演奏水平,她还寻访到娄氏金陵派古筝传人之一的成群老师,并拜他为师。

△ 沈志珍

沈志珍还将自己的这种执着坚持的劲儿,带到了授课过程中。" 只要学生有恒心,我肯定会教出来。" 即使是公益授课,学员课后在微信上寻求指导,她也会耐心进行指导," 基本一学期的课上完,学生就会演奏《茉莉花》这样的名曲了。" 沈志珍说。

在沈志珍教过的学生中,有不少令她印象深刻的。不懂乐谱的中年人,跟她学习了三年,弹到了中级的水平;缺乏乐感的学员,通过大量的练习,也能达到外出演奏的水平。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沈志珍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心得。" 对待小朋友,要以鼓励为主。比如每次练习给他们发小红花或者打高分,这些都能鼓励到他们。有小朋友觉得考级曲目枯燥难懂,我也会在练习中加一些流行音乐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 沈志珍在工作室义务教授古筝

当然,无论自己还是学生,都会遇到练琴的 " 瓶颈期 "。每到这时,她都会向老师和前辈请教,并加以大量的基本功练习;而当学生遇到 " 瓶颈期 " 时,她就会把进度降慢,让学生有恒心能坚持下来," 毕竟三分教、七分练。"

除授课外,她平常还会留意各类培训信息,周边城市只要有知名学者、教授过来培训,她都会主动参加。现在,沈志珍每天都会抽出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和古筝独处。" 艺无止境。现在的创作曲目很多,我觉得一辈子都学不完。" 沈志珍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