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3-19
学党史|在疆工作37年,杨殷后人“当无愧先烈的革命事业接班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鸟语花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季节。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杨殷故居,几棵高大的木棉花怒放着。那 满树的艳红,开得那么绚烂、那么 " 激昂 "。它没有绿叶的衬托,有的只是那阳刚伟岸的枝干,那种火红热情的美。

来到杨殷故居,首先映入眼帘、迎面而来的还有另一抹红,不仅有火红热情的绚烂,更有热血奔放的豪迈与激情。这是一面鲜艳的红旗,上面 " 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 " 几个大字如一道光芒直照进人的心坎里。2021 年 3 月 18 日上午,继 " 留住木棉红 " 英雄家风代代传活动后,杨殷故居迎来了中央、 省市媒体的垂注," 学党史 开新局 " ——中山红色记忆大型媒体采访活动走进翠亨村,走进杨殷故居,走进杨殷。

已是耄耋年华的杨殷的外孙女崔静薇老师是活动的主角。她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 锋。在我的心目中,外公杨殷一直就是我们党培养起来的英雄和革命先锋。外公的事迹,对我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影响。外公的坚定信 仰和革命精神,一直是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崔静薇老师说,1956 年毛主席在北京接见杨殷的母亲和周总理接见外婆潘佩贞后,更令她受到莫大鼓舞,决心继承外公的遗志,当一名无愧先烈的 革命事业接班人。" 我深深地感到,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崔静薇老师身上传承着杨殷的红色基因。据她介绍,从懂事开始,她就听党话、跟党走、要做党的好女儿。" 我为有外公这样一位伟大先辈感到无 比骄傲和自豪,从小立志继承革命遗志,当一名无愧于先辈的革命接班人。1960 年,在国家处于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在祖国边疆急需人才的时候,年仅 20 岁的我毅然辞去广州歌舞团的舒适工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新疆最艰苦的阿勒泰地区参加援疆工作。尽管那里条件艰苦、水土不服和语言不通, 环境、气候十分恶劣,生活长期不习惯,遇到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但外公的革命意志和坚强毅力一直鼓舞着我,使我在该地区一干就是 37 年,现在还 有儿孙在新疆服务,真正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我常告诫儿孙们,我们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我们今天的安居乐业,都是无数像外公一样的革命前辈和革 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定要无愧于革命先辈和先烈们的奋斗、牺牲及奉献。" 崔老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无私 奉献的高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现场每一位记者。

据史料记载,杨殷(1892 — 1929),又名观恩,字典乐,号命夔。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党的早期军事工作的重要 领导者、我党情报保卫工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中共六大后曾经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主任等职,1929 年秋在上海 壮烈牺牲。2009 年 9 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 11 个部门联合评选为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杨殷故居由杨殷祖父杨启文出资,杨殷的父亲杨汉川于清光绪年十四年(1888)主持兴建的。杨殷故居又名杨翰香堂,杨殷在此出生和度过少年时 代。目前室内保存展示的全部家具用品等绝大部分都是杨殷烈士及其亲属在此生活时使用过的文物。抗战期间游击队曾在故居内设置秘密交通站。故居 建筑外墙尚保留有清末盗匪挖墙抢掠及抗战时期日军的射击子弹孔等痕迹。1989 年 6 月,杨殷故居被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年 8 月 12 日杨 殷故居全面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纪念、继承和发扬先烈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阵地。

杨殷故居宣教处主任张道有介绍,为充分利用翠亨村的红色革命资源,政府对杨殷故居及周边文物建筑进行片区式规划建设,故居展示区经重新建 设将于 2021 年 7 月重新开放,届时杨殷故居展示区除杨殷故居外,将涵盖《用生命捍卫信仰——杨殷纪念展览》、中山市地方党史展览、翠亨村村史展览 、杨维学故居、杨日韶杨日暲故居等内容,进一步丰富本地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提升地方党史教育功能。通过引领党员、市民大众学习党的光荣传统和 优良作风鉴定信念、凝聚力量,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据了解,从 2015 年起,故居以 " 用生命捍卫信仰 " 为主题,以学习和继承杨殷烈士光辉革命精神为主旨,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红色基因为目 的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教育活动。张道有表示,在讲好杨殷烈士英雄事迹与革命精神同时,讲出内涵、讲出共鸣、讲到市民群众的心坎中,使红色革命基 因浸润更多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的心灵。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