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2021-03-19
报告:立遗嘱趋向年轻化 “00后”已开始立遗嘱v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中新网广州 3 月 19 日电 ( 作者 蔡敏婕 胡少华 ) 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遗嘱逐渐被大众接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中华遗嘱库广东分库 19 日在广州发布《2020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该白皮书显示,立遗嘱趋向年轻化,"00 后 " 已开始立遗嘱,同时,中青年立遗嘱人群快速增长,一年翻近一倍。

据了解,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于 2013 年 3 月 21 日共同发起主办的项目。截至 2020 年底,中华遗嘱库已向社会提供遗嘱咨询 25.6 万人次,登记保管了 19 万份遗嘱,目前已生效遗嘱共计 954 份。

立遗嘱渐趋年轻化

报告显示,在 2017 年,共有 73 位 "80 后 " 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 2020 年,"80 后 " 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 503 人,4 年期间,翻了近 7 倍。

数据显示,"80 后 " 订立遗嘱的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从数据上来看,"80 后 " 的财产以房产为主,存款为次。

报告认为,该数据增长,与 2020 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有一定关系,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80 后 ",肩负着家庭、社会等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思考及早订立遗嘱。"80 后 " 订立遗嘱的原因主要是 " 避免财产下落不明 " 和 " 照顾家人 "。

在 "90 后 " 方面,据统计,截至 2020 年底,有 553 位 "90 后 " 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

报告显示,81.61% 立遗嘱的 "90 后 " 处理的是银行存款,有 71.54% 是涉及到房产。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 后 " 的遗嘱中," 虚拟财产 " 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社交平台账号等虚拟财产是 "90 后 " 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是证券基金。

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是 17 周岁,"00 后 " 也开始立遗嘱,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认为订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 " 专利 "。

中青年立遗嘱人群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自 2017 年至 2020 年间,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中青年的遗嘱总数是 4190 份。中青年立遗嘱人的总体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从 2017 年的 29.97% 上升至 2020 年的 54.12%。其中 50 岁至 59 岁的人群占比最高,占比为 31.55%。

中青年立遗嘱人群中,女性人数要明显高于男性。女性占比 60.72%,男性占比 39.28%。在区域分布上,以北上广为主要的地区,其它城市数据稍低。各地区中青年立遗嘱人数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 值得关注的是,有 4% 的遗嘱人名下没有不动产。该现象说明,部分中青年人逐渐意识到订立遗嘱的重要性,即使没有像不动产这种重大的资产,也提前做好了安排。" 陈凯说。

财产给子女继承比率逐年下降

白皮书数据显示,2013 年至 2020 年间,遗嘱中所涉及的继承人多为配偶或子女;数据表明," 子女直接继承 " 的比例逐年下降,而 " 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 " 的比例逐年在上升。报告认为,民众开始普遍意识到要优先考虑保障配偶的晚年幸福生活。由孙辈直接继承占比 11.67%。选择 " 子女直接继承 " 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选择 " 其他分配方案 " 的人群比例逐年上升,表明分配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多样化。

陈凯表示,民法典引入了 " 居住权 " 这一概念后,市民既可以通过订立遗嘱的方式确定房产的分配给子女,防止因为配偶在自己去世后再婚导致财产外流,同时也能通过遗嘱设立 " 居住权 ",保障配偶在自己去世以后依然能享有居住权,防止子女提前卖房,可谓一举两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