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梁瑜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报道 3 月 18 日是 " 全国爱肝日 "。就在不久前,香港电影史上的黄金配角——演员吴孟达因肝癌离世;而在此前,歌手赵英俊也因患肝癌去世。两位知名艺人相继因为肝癌去世,也将肝癌再一次推到大众的眼前。诚然,肝癌作为 " 癌中之王 ",晚期存活率很低,这也是老百姓闻之色变的原因之一。专家指出,其实肝癌早期治愈率是非常高,不少患者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把肿瘤扼杀在摇篮里,极大提升其治愈率。
重视体检,肝炎做了两次手术,依然是肝癌早期
来自江西的王伯今年 65 岁,年轻时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他重视健康,每天坚持步行几公里,年轻时当兵拉练形成的健身习惯,使王伯身体看上去很健朗。8 年前,王伯在一次常规体检中发现肝脏上有一个 2cm 大小的肿瘤,在经历了射频消融、介入、伽马刀治疗后,他辗转找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潘卫东主任医师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第一次是在五年前,第二次是在今年。
潘卫东主任医师介绍,尽管王伯有复发,但两次的手术病理都提示属于早期肝癌,手术治疗效果非常好。临床上认为,如果癌症患者经手术治疗能生存 5 年以上,即可认为肿瘤被治愈的可能性为 90%。只需要规律复查,及时就诊,王伯的生活质量依然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
肝癌发展有 " 三部曲 ",但早期治疗有治愈可能
潘卫东指出,王伯年轻时候的乙肝病毒感染跟其肝癌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他称,我国 90% 的肝癌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乙肝→肝硬化→肝癌是肝癌发展的 " 三部曲 ",但有些患者可以跳过肝硬化直接发展为肝癌,王伯就是如此。
潘卫东坦言,肝癌的病死率的确很高,但早期筛查通过手术或者微创治疗,完全有可能治愈。因此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配合规律复查是非常重要的,及早发现这些 " 潜伏者 ",才能在它们造成严重破坏前消灭。
潘卫东表示,肝癌的多学科合作诊治很重要,对那些复杂的肝肿瘤,应该由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超声科、放射科、介入科等多个学科联合诊治,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为他们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肝癌高危人群有必要 3-6 个月筛查一次
肝癌发病隐蔽性十分强,早期缺乏典型的症状,所以对肝癌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肝癌高风险人群,要注重进行重点筛查。
肝癌高风险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过度饮酒,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
潘卫东建议,乙肝人群一定要定期检查,至少每年要查一次肝脏 B 超和肝功能,平时要戒酒、少吃腌制食物、避免过度劳累。《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0 年版)》建议,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另外肝癌具有遗传倾向,肝癌患者的亲属要更严密地监测,尤其在患有乙肝的情况下。
潘卫东提醒,肝癌高危人群最好 3 个月到半年筛查一次,因为肝脏供血较为丰富,肿瘤发展较为迅速,往往 6 个月左右就会进展到较大的程度;另外,40 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尤其是长期加班、熬夜、劳累的人,建议也可每年做 1 至 2 次筛查,可在日常体检中安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