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孙茜 记者 李楠)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然而,近年来,睡眠问题日渐突出。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失眠的发生率高达 38.2%,也就是说超过 5 亿人受到睡眠障碍的困扰。专家表示,失眠的危害不容忽视。同时,失眠的人要尽量避开几个误区。
误区一:失眠不是大问题,不需要治疗
" 很多人偶尔有两三天睡眠不好,就认为自己得了失眠,其实并非如此。" 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医师仓志兰指出,失眠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睡眠不足,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态。如果出现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 30 分钟;睡眠质量下降,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大于或等于 2 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 6 小时,基本可以判断是失眠。
很多人认为失眠不是病,熬一熬就过去了。其实,失眠持续一段时间,会导致原有的睡眠节律被打破,有些人如果不及时干预,有可能无法重建正常的睡眠周期。此外,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导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心慌易怒、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也随之下降,与糖尿病、脑卒中、癫痫、痴呆、性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相关联,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肿瘤的患病几率。
误区二:听信某类食物是治疗失眠的偏方
经常有患者听信某类食物是可以安神的偏方,长期服用后却毫无效果,使用偏方一定要慎重。失眠的原因很多,往往是心理和生理问题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而偏方往往只是对某一种症状引起的失眠有作用。如果患者不是偏方治疗的对应症状,那么不但不能治疗失眠,反而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患者在使用偏方之前最好询问专科医生。
误区三:失眠一旦改善,就无需再服药
据了解,一部分顽固性失眠患者,服用 2 种以上安眠药物或者在服用安眠药物的同时还要服用改善情绪的药物,在服药一段时间后,自觉睡眠改善了,会擅自停药,这是大忌。一方面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撤药反应,表现为失眠加重、情绪不稳定甚至头痛、头痛等躯体不适。另一方面,由于症状的波动和改变,导致原有的治疗方案要重新制定。所以任何减药和停药都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
延伸:中医如何调治失眠?
中医认为,导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如思虑、忧郁、劳倦、忿怒、久病、失血、胃中不和等,都能伤及诸脏,使精血内耗,而发生不寐,其病机多与心、脾、肝、胆、肾诸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据介绍,中医治疗失眠讲究求本,不但着眼失眠的症状,还深究引发的病因、在体内变化的机制,结合疾病本源和外在表现来治疗。失眠只是表现在外的症状,引发原因各不相同,体质虚实阴阳也有各异,治疗用药也探因论治、标本结合,才能达到用药能寐,停药也能正常入睡的效果。
其实,中医治疗失眠的疗效非常显著,除了服用中药外,按摩或艾灸穴位等外治疗法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脏腑、镇静安神的作用。
按摩
五指分开,每个手指对应一个穴位,按揉百会、四神聪 50 次,按揉印堂穴 50 次、神门穴 50 次、三阴交 50 次。每日一次。
艾灸
取百会、四神聪、印堂、三阴交,按穴位先后顺序悬灸,灸百会 5 分钟,四神聪绕圈灸 10 分钟,再灸印堂 10 分钟,最后灸三阴交各 5 分钟。每日一次。
耳穴
先用双手按揉整个耳朵,重点按揉耳神门穴,耳贴神门、心、肾、皮质下、脾、肝、枕、胃失眠点,耳穴每日按压 5~8 次,每次每穴 2 秒,以疼痛为度。
梳头
每日用牛角梳或者用手指分开梳理头发 60 次,顺便轻轻按压头顶,可以缓解疲劳和减轻精神压力,预防失眠。
日常调理,有助预防失眠
1、饮食调理:晚餐要清淡,不宜过饱。此外,睡前更要忌浓茶、咖啡及烟酒。
2、起居调理:尽量不熬夜,按时就寝。睡前避免从事紧张或兴奋的活动。要注意睡眠环境的安宁,床铺要舒适柔软,勤晒被褥,卧室光线要柔和,并努力减少噪声。穿着舒适宽松的睡衣,避免穿着紧身衣物睡觉。此外,坚持睡前热水泡脚 15 分钟,喝一杯热牛奶,打坐 5 分钟都可以明显改善睡眠。
3、精神调理:积极进行心理情志调整,克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日常尽量做到喜怒有节,保持精神舒畅,放松再放松,以顺其自然的心态对待睡眠反而能较好地入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