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的湟水河、大通河红古段,野鸭照影来。河岸上草木萌发,一派天然的整洁景象。红古区治理河洪道,把责任落实到各个乡镇街道,落实到责任人手中。经过大家齐努力,这条哺育了红古川的母亲河,容颜愈发清丽,处处静谧安详。
3 月 19 日走访,记者了解到,该区以湟水河、大通河及 61 条洪道为重点,集中开展 " 春雷 2021" 河洪道管护攻坚行动,全面排查河洪道管理范围内 " 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 等突出问题,迅速开展集中治理行动。攻坚行动期间,该区河洪道清理各类垃圾共 10041 方,清运砂石堆料 1600 余方,有效改善了区域内水生态环境整体面貌。
据介绍,去年,红古区筹集洪道管理范围划界测绘服务项目资金 298 万元,完成 61 条洪道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并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划界成果。开展大通河、湟水河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该区结合 " 清四乱 " 专项行动,组织人员对两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违法违规建设的桥梁、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进行了全面清理。
连年来,该区推进智慧河洪道建设任务,加快推进河洪道管理信息化,组织镇(街)及村(社)河长开展河长制信息系统管理培训班,各镇(街)总河长、河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共 130 余人(次)参加培训。该区根据各级领导职务变更和窑街地区行政区划撤并优化调整结果,及时更新兰州市河长制信息平台中河长及河洪道信息数据。同时加强公示牌日常管理,重新建立河长制公示牌台账,补充完善警长及河长信息,维护更新公示牌共 159 块,把责任落实到人手中。
这样一来,河长履职尽责,各级河长严格按照河长巡河频次要求,扎实开展巡河工作,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指导相关镇(街)进行整改,并加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河长巡河次数共 17601 次,其中区级河长巡河 67 次,镇(街)、村(社)两级河长巡河共 17534 次。区级总河长带领镇(街)级河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大通河、湟水河及 61 条洪道督导抽查河洪道治理情况,现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创新工作机制,该区水务局和市公安局红古分局联合印发《红古区河洪道联合执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河洪道联合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积极探索河洪道治理新模式,建立健全 " 河长+检察长+警长 " 联动工作机制。据介绍,该区充分发挥河长办、检察机关、公安机关职能,实现行政执法、刑事司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严厉打击各类涉水违法行为。该区检察院针对河洪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出检察建议书 25 余份,有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该区河长制办公室对各镇(街)、各部门河长制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下发督查函 38 份,对 " 四乱 " 问题整治进展缓慢、河洪道问题突出、巡河工作滞后的 11 名河长电话提醒,督促问题整改。对群众投诉举报的相关涉河问题,及时通知责任镇(街) 现场处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旭永
特约记者 令望海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