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国庆)兰红娟是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自 1989 年嫁到东南村,她已经在这里的土地上深深扎根了 30 余年。2006 年起,她成为村庄发展的 " 领头雁 ",带领村民走上富裕路,不仅种出了 " 最好吃的大米 ",还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日前,她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妇联联合授予江苏 " 最美巾帼人物 " 荣誉称号。
△兰红娟
带领乡亲们种出 " 最好吃的大米 "
东南村因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东南方向而得名,是西夏墅镇唯一保持传统农业耕种的村,村级经济薄弱。2004 年前,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仅 13 万元。
" 农村,有的就是土地和农民,我们有地就要种,不仅如此,还要种好!"2006 年上任伊始,在为村里经济寻求发展道路的时候,兰红娟就意识到,农村的根本立足点就是农业。而且,传统农业要想走得远和稳,要从以往解决吃饱问题的观念转变为追求绿色安全健康的食品思路。
△兰红娟
在兰红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东南村按照 " 支部带动、产业促动、村社联动 " 的思路,成立新北区第一家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集体流转 650 户农户共 2000 亩土地,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式的种植方式,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高效益,达到盘活村级经济与保障农民利益的双赢目的。如今,2000 亩水稻分别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注册的夏墅牌大米成为常州市知名商标,被评为江苏省名优产品,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诚信示范经营企业、江苏省优秀示范合作社。
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农业之路,东南村有机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土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水稻收割后就种紫云英,来年翻耕入土做基肥。而且,地里不再使用化肥、农药,改用人工除草和施羊粪等有机肥。
在兰红娟的带领下,东南村依托 " 村社合一 " 的新模式,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造血功能,提升了农村农业水平,也吸纳很多农村闲散劳动力进合作社,成为水稻种植管理、生产加工人员,既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农业技能优势,又为他们二次就业和增收创造机会。至 2020 年底,直接提供就业岗位 150 多个,带动村民增收 1000 元 / 年。
村民们都说,是兰红娟让他们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农民的尊严和激情,让他们种出 " 江苏最好吃的大米 "。
在一次村上举行的会议中,兰红娟说道," 一粒米背后不仅有技术,有付出,更有强烈的民生情怀。"
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子
通过多年的绿色耕种,东南村的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春耕时鸟儿跟在翻土机后面啄虫吃,夏天的稻田里有了青蛙、黄鳝,土地也变肥沃了。
有了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为什么不把稻田变成公园,让城里的市民到这里来旅游呢?兰红娟暗下决心不仅要让这个贫困村走上富裕路,还要让家乡呈现出江南田园的生态之美。
她设想要把稻田变成风景,要充分发挥离城仅 10 多公里的后花园地理优势,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有机稻米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兰红娟一方面争取各界支持,先修建了贯穿全村的民心路;另一方面,抓住各种有配套政策的项目,积极实施了 " 三清一绿 " 和 " 五好三有 " 等一系列村庄改造整治工程。全村绿化总面积达 193 亩,绿化覆盖率达 26.7%。
东南村在专业规划设计师的帮助下,保留原有的树木植被,疏浚村内丰盈的水系,利用老砖老瓦等乡土材料,并挖掘流传民间的老故事,建成 " 爷爷家的老瓦 "" 小农夫的院子 " 等乡村小景,还在稻田边、鱼塘旁修建栈道,在白色的民房山墙上画上可爱的稻草人,在屋前院后的瓮头瓦罐里种上花草,大手笔建成稻田公园。
更重要的是,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让村民有偿退出闲置房屋,由集体收购开发,建设了精品民宿 " 东南小院 "。自 2019 年 5 月试运营后,不少城里的游客慕名而来,在东南村玩得流连忘返。白天,登高欣赏 3D 稻田等乡村美景,实地走进有机种植示范区闻稻香;傍晚,走进东南小菜园,亲自感受摘菜、做农家饭的乐趣;晚上,夜宿粉墙黛瓦的乡间民宿,数星星、看月亮。东南村围绕江南稻米之乡定位,精心打造田园风情和农耕文化,不仅提升和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游客。
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彰显 " 巾帼风采 "
自 1989 年嫁到东南村,兰红娟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了 30 余年。
" 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 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兰红娟有个习惯,每天要把工作详详细细、清清楚楚地写在记事本上,字迹工整,条理清晰。在东南村工作 20 多年,记事本已经存了满满两抽屉,是兰红娟 " 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 " 的最好见证。
在 2004 年的笔记中,兰红娟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统一思想提高凝聚力增强战斗力,确保新村迅速发展长久稳定。" 当时,正值原午桥村和韩村合并为东南村,兰红娟任村主任兼会计。原先的两村经济薄弱,财务不规范,人心也有些涣散,为了迅速改变局面,兰红娟顾不上自己的家庭和两个尚年幼的女儿,起早摸黑地加班,走村串户地调查了解情况,轮流找村民小组长交流谈心,听取意见建议,也挨过骂、受过气,花了整整两年时间,终于让村里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入正轨。
兰红娟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常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范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所在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稻米产业强村富民典型、江苏省民主法治村、江苏省生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日前,她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妇联联合授予江苏 " 最美巾帼人物 " 荣誉称号。
扎根基层,兰红娟始终坚持 " 生态 + 产业 + 文化 " 的发展理念,在农村广阔大地上书写了乡村振兴走在前列的新篇章。
(常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 邵倩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