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3-24
深晚荐书|《韦伯自传》:面具后的天才与狂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在第 72 届托尼奖颁奖仪式上,音乐剧作曲家安德鲁 · 洛伊德 · 韦伯获颁终身成就奖,为音乐剧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的韦伯爵士,这座奖杯可谓是对他才华的最好证明。

作为当代最受瞩目的音乐剧大师,韦伯的名字早已为国内观众所熟悉,自 2003 年他的代表作《猫》首次被引进国内以来,《剧院魅影》《艾薇塔》《周日恋曲》《摇滚学校》接连上演,每每掀起观演热潮,热议话题不断,更不用说那些经典唱段的魅力,《回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金曲传唱,经久不衰。

2018 年 3 月,安德鲁 · 洛伊德 · 韦伯在庆祝 70 岁生日之际推出了英文版自传,回忆他的成长历程与精彩纷呈的职业生涯,时间跨度从童年时代直至 1986 年《剧院魅影》首演之夜。历经三年的打磨,这位音乐剧大师的自传中文版在 2021 年 3 月正式与中国读者见面,全书 45 万字,53 幅照片,读者将看到揭下重重 " 面具 " 的韦伯,将他在音乐剧行业里的传奇经历娓娓道来。

生于艺术世家,命中注定的戏剧天赋

安德鲁 · 洛伊德 · 韦伯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爷爷从年轻时参与教堂的唱诗班训练,种下了洛伊德 · 韦伯家族的艺术基因。他的父亲是一位作曲家,曾担任伦敦音乐学院的院长,也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教授,他作为 " 学院派 " 大教授的艺术观点对韦伯的音乐品位理所当然有着深刻的影响。韦伯的母亲开办了伦敦知名的钢琴学校,是韦伯口中 " 一流的儿童钢琴教师 ",相比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艺术追求和人生选择的父亲,母亲则是一位望子成龙的 " 虎妈 "。而与他关系最亲密的姨妈," 薇姨 ",不仅演过话剧,更是将他带入戏剧圈子的领路人,是他的精神向导。

成长在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中,韦伯的回忆录展现了他特别而有趣的家庭。他后来成为大提琴家的弟弟,以及弟弟的同学、摘获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大奖的钢琴家约翰 · 里尔,都为他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不仅如此,伦敦丰富的戏剧生活启发了他命中注定的戏剧天赋,定期到伦敦帕拉迪厄姆剧院看戏的家庭习惯使他对舞台表演大感兴趣,甚至亲手制作了一座玩具剧院,还与弟弟一起为这个 " 剧院 " 策划了许多演出节目。洛伊德 · 韦伯就这样凭借与生俱来的艺术环境和良好天赋,在童年时期便萌发了戏剧热情,渐渐走进一生所爱的音乐剧事业。

为了音乐剧,从牛津大学退学

天才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尽管成长于令人羡慕的艺术家庭,韦伯依然有着不少压力和苦恼。在拥挤的家里,他无法满足妈妈对他在艺术成就上的期待;进入校园后,又由于低于正常入学年龄不合群;他努力完成学校课业,千辛万苦考入了牛津大学历史学院,却无法割舍自己对音乐的本能热爱,在艺术创作上大花精力,因此被学校强制休学;他遗传自父亲的 " 军队恐惧症 " 选择他用自杀(未成功)的方式不光彩地终结了军训生涯 ……

这个 " 叛逆青年 " 最终用一个决定给自己的人生划下了关键一笔:为了音乐剧,从牛津大学退学!

韦伯就是那种一早便找到了自己所爱之事的幸运之人。他 12 岁就有了第一部自己作曲并成功上演的音乐剧;在学校期间,他已经与 " 青梅竹马 " 的词作者蒂姆 · 莱斯相识,二人后来共同创作出 " 爆款 " 音乐剧《约瑟夫和神奇彩衣》。尽管他做出在家人看来是 " 自毁前程 " 的退学决定时,还不清楚前路何在,但冥冥之中对音乐剧的热爱让他坚定地奔向了这条路,从未回头。

从《猫》到《剧院魅影》,打造音乐剧舞台高光时刻

在这本回忆录中,韦伯花费了大量篇幅讲述那些经典作品的创作过程,从《约瑟夫和神奇彩衣》到《万世巨星》,从《艾薇塔》到《周日恋曲》,从《猫》到《剧院魅影》…… 读者将看到一部音乐剧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其中涉及的可不是简简单单的词曲创作,故事选材、脚本写作、歌曲编排、演员选角、排练、录音、服装、舞美、灯光、音响,乃至选择适合剧目上演的剧院、洽谈版权,等等,这些细枝末节的工作,最终成就的是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这位谱写了无数经典旋律的作曲家,细细地回顾了触动无数人心弦的《回忆》是如何写成的;出演首代贝隆夫人的初版 " 艾薇塔 " 伊莲 · 佩吉经历了怎样的选角过程;全球传唱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是在何种情境下酝酿而生;更收录了《剧院魅影》的初版草稿,让人不禁惊叹这部经典之作的初稿竟如此一气呵成,与今天舞台上演出的几乎别无二致。那些烙印在音乐剧迷心里的舞台瞬间,在韦伯的讲述中,仿佛如昨日重现。

跨越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成就韦伯的那些人

在艺术圈沉浸了大半生的洛伊德 · 韦伯爵士,他的回忆录也是对英美音乐剧发展史的重要回顾,当中不只展示了光鲜亮丽的成功,也有令人沮丧颓然的失败。书中戏剧界与音乐界的大咖纷纷登场,著名音乐剧导演哈罗德 · 普林斯,电影、戏剧制片人罗伯特 · 史迪格伍德,词作家蒂姆 · 莱斯,音乐剧制作人、韦伯的 " 黄金搭档 " 卡梅隆 · 麦金托什,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资深戏剧导演特雷弗 · 努恩,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指挥家洛林 · 马泽尔 …… 还有一众活跃在当代音乐剧舞台上的演员们,乃至流行音乐明星,都出没于字里行间,向我们展示了五光十色的演艺圈生活。

蒸蒸日上的事业线之外,韦伯也没有过多回避他的私人感情,他的三次婚姻,他与莎拉 · 布莱曼的情感纠葛,也尽数收入书中:第一任妻子与他结婚时才刚满 18 岁;关于莎拉 · 布莱曼,舞蹈家阿琳 · 菲利普斯的预言 " 有个姑娘注定改变你的人生 " 最终成真;而现任妻子玛德琳则是他事业上最强有力的帮手。这些生命中的角色,与韦伯一同演绎着他精彩的戏剧人生。

屡创票房奇迹,艺术与商业的双重传奇

安德鲁 · 洛伊德 · 韦伯之所以成为当今最受瞩目的音乐剧大师,是因为他音乐剧作品不仅在艺术层面颇具魅力,更在商业上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功。《猫》在伦敦西区连续演出 21 年,在纽约百老汇连续演出 18 年,《剧院魅影》在 2016 年于伦敦庆祝了 30 周年生日,也打破了《猫》的纪录,成为在百老汇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这部戏已在全世界 166 座剧院上演过,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演出。

他与他的作品揽获奖项无数,据统计,迄今为止他一共获得了 8 次托尼奖、4 次格莱美奖、7 次奥利弗奖、1 次金球奖、1 次奥斯卡奖、2 次国际艾美奖、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理查德 · 罗杰斯奖音乐剧领域杰出成就奖、" 巴斯卡 "(英国歌曲创作者、作曲家和文字创作者学院)会员奖和肯尼迪艺术中心荣誉奖等奖项,更在 2018 年的托尼奖颁奖典礼上,获颁终身成就奖。

他借用托马斯火车头的名字创办的 " 真正好 " 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文化演出集团,拥有包括他的全部作品在内的热门音乐、戏剧作品 IP。同时他的名下已拥有七座剧院,就包括启发了他儿时戏剧兴趣的伦敦帕拉迪厄姆剧院。童年时代的梦想照进现实,玩具剧院里的孩童游戏变幻成每一个星光璀璨的剧院夜晚。

摘下面具,回忆人生

《韦伯自传:面具后的天才与狂喜》的英文书名借鉴了韦伯的代表作《剧院魅影》中的标志性元素,以 Unmasked(摘下面具)一语双关地击中了音乐剧爱好者的心,让人不由得揣测,莫非面具后的魅影才是他内心隐秘的自我?曾出演韦伯音乐剧的华裔明星费翔写道:" 读韦伯爵士这本自传,感觉如同出席一场盛宴,一幕一幕颠覆所有的想象,登上世界舞台的最高峰。" 这位自诩为完美主义者的音乐剧大师,摘下了他的面具,展露出他自己乃至舞台背后的神秘世界。

《韦伯自传:面具后的天才与狂喜》

[ 英 ] 安德鲁 · 洛伊德 · 韦伯 著

裘晔、邵京英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年 3 月

特约撰稿 上贝

相关标签

面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