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丨ZAKER合肥 2021-03-26
我家的“红色传家宝”:万枚旧粮票见证新生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一幅老照片、一个老党员证、一身军服、一封书信、一面红旗、一枚军功章 …… 我们相信咱双岗群众间一定藏存着无数鲜为人知的红色 " 念想 ",它们或许传自父辈,或许接手于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它们或被压在箱底,或被摆在中堂。但它们所承载的诸多讲不完的故事、数不清的记忆,代代相传,永世不忘。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日前,双岗街道联合《双岗新闻》、《老北门新双岗》共同发起征集令,面向双岗辖区全体居民征集您家中的 " 红色传家宝 ",并一起探寻这些红色 " 传家宝 " 背后的故事。

征集令发出后,有不少辖区居民纷纷响应号召,与本报联系。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近辖区居民唐铭的家中,看看他们家的 " 红色传家宝 " 都有哪些?

一张张旧粮票,一个暖水瓶,一把旧锁 …… 每一个老物件都承载着时代的特殊印记。3 月 18 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双岗街道唐铭的家中,见到了不少曾经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老物件。

万枚粮票见证历史轨迹

粮票,想必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早已是退出社会舞台的历史文物,是一个时代逝去的典型见证,而在唐铭家中,却收藏了近百种类、万余枚以上粮票。

唐铭笑称自己是个 " 种粮的 ",称自己的粮票收集册为 " 粮仓 ",轻轻翻开唐铭的 " 粮仓 ",扑面而来的不是五谷的味道,而是一股子浓厚的历史气息。紫的、青的、绿的、红的、褐的,粮票的颜色如此五彩缤纷,直让人眼花缭乱。一张张粮票有的早已泛黄,有的历久弥新,都被唐铭整整齐齐地摆在了有塑封的收集册中,码成了厚厚一摞。

这些粮票中面积最大的与一部手机大小无异,而最小的仅与 8 分钱邮票相仿。粮票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样样齐全,有全国通用粮票、流动粮票、定额粮票、军用粮票等近百种,其中最具特色的是 " 文革 " 时期发行的粮票:只见小小的粮票上,左上侧印有的是 " 备战、备荒、为人民 " 之类的毛主席语录,正中间使用了各省份 " 革命委员会 " 的印章,配图也多是红太阳大放光芒、工农兵高举《毛泽东选集》等。总之,不论是图案花纹,还是人物造型,都深刻鲜明的反映出了当时的历史痕迹。

据介绍,1955 年 11 月,是我国第一批全国统一定量制粮票,即 " 全国通用粮票 " 印刷发行并开始使用的日子。唐铭所收集的粮票中,年代跨越了 1955 年至粮票退出市场的 1992 年,涉及全国各省市地区,这方寸之物虽小,但却是曾经国人衣食住行的凭证,是沧桑历史的一份见证。

旧水瓶、木桶盛满儿时回忆

除了收集到种类繁多的粮票外,唐铭家中还留着几十年前的旧暖水瓶和从外婆那传下来的木桶。

不像现在的塑料或者不锈钢水瓶,唐铭家中保存暖水瓶的外壳整体都是由竹篾编成,瓶身已经被磨得抛光掉色,显出了竹条原本的颜色。" 这个水瓶大概是上个世纪 60 年代的了,当时居民们都是拎着水瓶到巷口的茶水炉那,领一个用猪骨头制作的骨牌,集体打水,一分钱一瓶水。" 回忆起多年前生活打水的场景,唐老满脸感慨。

喝水到巷口集中打水,生活用水则需用木桶挑水。在唐铭家中,放在门口的两个褐色大木桶很是吸引人的目光。

" 这个木桶估计是民国时期的,是从我外婆那拿来的。" 沉甸甸地木桶保存完好,一只木桶就有 7 斤重。唐铭回忆,当年自己的外婆生活在扬州,经常到扬州东岳庙吃观音斋,而庙里打水就用的这种木桶。如今,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这种笨重的木桶要不就束之高阁,要不已经变成废品售卖,很多年轻人更是没有见过,但怀旧的唐铭舍不得扔这早已淘汰的老物件,便不辞辛苦的带回了合肥。

张文欣 汪雨婷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赵昕 文 / 图

" 红色传家宝 " 征集令:如果您的家里也有这些 " 红色传家宝 ",欢迎与我们联系。让我们一起回望这些先辈创造和传承给我们的红色基因,回首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本次 " 寻宝行动 " 将持续到今年 7 月。您可将档案资料以图片或数字文档形式,并附 500 字以内文字介绍 + 联系人姓名、电话等,发至活动专项征集邮箱:94017157@qq.com。

您也可拨打 " 红色寻宝热线 ":18656999826 咨询相关事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