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3-30
健康 | 讲座:4月2日,关爱“来自星星的孩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记者梁瑜 通讯员简文杨 戴希安报道 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独自放亮、独自闪烁,被称为 " 来自星星的孩子 ",他们是自闭症患儿。在第十三个 " 世界自闭症关注日 " 来临之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自闭症,关爱自闭症儿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育行为科医护人员及治疗评估师将在院内举办义诊活动,为大家答疑解惑,加深对自闭症的认识。

小 A 在两岁的时候还不太会说话,存在自言自语与多动的情况,到医院检查被告知患有 " 自闭症 "。过去 7 年,小 A 的父母带着他在全国各地看了无数的医院,也尝试了不同的特殊培训与教育,但是效果甚微。小 A 一家并没有放弃,在得知国外有通过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改善自闭症的案例后,找到了中山六院儿童发育行为专科。

小 A 初次评估的时候,情况较为严重:9 岁的小朋友连来医院都需要父母抱着来看诊;他的情绪也极不稳定,还存在自伤行为。孩子仅能吃少数几种糊状的食物且有严重的便秘。由于积极的干预效果较差,小 A 的父母商议决定尝试粪菌移植,在 10 天内进行了 3 次经结肠 TET 管粪菌移植。

小 A 顺利出院后两天,中山六院儿童发育行为专科邓文林医生收到了小 A 妈妈发来的消息:" 小 A 在饮食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能够与大家一起吃饭,也不再排斥各类蔬菜,竟然可以自己主动说出‘妈妈,我爱你’。" 这对于一位自闭症儿童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件 " 惊天 " 大喜事。在之后的半个月内,小 A 的妈妈不断反馈孩子的变化:小 A 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自己主动尝试吃饭、便秘症状明显改善 …… 目前小 A 在特殊学校接受培训,也在随访中。世界各地的案例说明,菌群移植对于存在明显胃肠道症状的严重自闭症患儿,可能是一项有前途的潜在治疗方案。

此前,在 " 国际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及相关专业协会第 24 届世界大会 "(IACAPAP)上,邓文林博士也在线分享了自闭症的胃肠症状 - 脑肠轴的相关研究,超过一半的自闭症患儿出现胃肠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研究发现,有胃肠道症状的患儿在社交、饮食、睡眠等症状明显加重,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减低,短链脂肪酸降低,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改善胃肠道症状或者予以菌群移植后,患儿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报告内容获得与会者关注。

自闭症是一组具有显著异质性、病因复杂的神经系统发育性疾病,其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日常生活中,如果以下预警现象出现频率很高,则应至专科就诊:

1. 不(少)看:指目光接触异常,目光对视的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 1/2。

2. 不(少)应: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 ASD 表现之一。

3. 不(少)指: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4. 不(少)语:多数 ASD 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 ASD 可能。

5. 不当: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义诊主题:" 接受不同,拥抱多样 "

●义诊时间:2021 年 4 月 2 日 14:30

●义诊地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员村院本部)1 号楼 2 楼发育行为科

●义诊流程:1. 签到领取资料和小礼品;

2. 领取自闭症筛查评估包(生长发育、行为、社交、饮食、睡眠、多动、胃肠道症状等);

3. 按签到顺序安排义诊;

4. 根据小朋友情况提供相应的资料、提供包括 ADOS、ADI-R、ABC、CARS、S-S 语言等诊断评估(需预约)。

●报名微信号:d125694895(邓医生,报名请注明小朋友姓名、年龄)

相关标签

星星的孩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