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3-28
深晚报道 | 光明区科学城筑“巢”引凤,打造宜居源动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光明常以网红打卡点被大众所记住,在去年深圳 40 周年庆典上,定位为 "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 的光明科学城项目,也成为了全市、乃至全国讨论的焦点。

光明科学城规划面积达 99 平方公里,覆盖光明区 60% 以上区域,以 " 一心两区、绿环萦绕 " 为空间格局," 一心 " 是光明中心区," 两区 " 是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其中光明中心区规划面积约 10.8 平方公里,将作为深圳北部集商业娱乐、休闲文化于一身的城市新中心和科学城综合服务中心。

▲光明科学城 效果图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圳北部中心则是要求建设一批城市级文化、体育、商业综合配套以及城市地标,以打造成多元融合的中央活力区和城市新中心。

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落地重大创新载体

全区土地整备和工程建设迅速,光明科学城规划了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是通过大规模投资和建设,以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研究设施。

早在 2018 年 4 月,深圳市市委、市政府为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谋划和前瞻布局,决定在光明集中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布局五项大科学装置: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特殊环境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设施。

现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这两大装置已动工建设,2021 年 1 月主体封顶。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开建,精准医学成像、材料基因组等第二批科学装置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

▲光明科学城 效果图

名校落地,加速集聚人才资源

据悉,光明科学城已引进两所高等学府——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园之一,将以医科和工科为主要学科,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大学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依托深圳先进院建设的独立设置的全日制高校。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 效果图

根据规划,到 2025 年,光明科学城将初步形成规模;2035 年,各项建设项目都应基本完成;2050 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届时,光明科学城将拥有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用于研究和发展重大前沿科技,同时成为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催生大批国际知名的新兴产业。

光明科学城不但能强化深圳的创新力,也能给深圳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对深圳人的生活、出行、教育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近年来,光明区不断提升城市 " 软环境 ",让 " 科学家的家 " 更加舒适。在城市配套建设方面,着力于打造独具风情的城市环境,规划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围绕 2 平方公里的科学公园来布局,目前深圳科技馆(新馆)已经开工;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全域景观提升工作也正在快速推进。

完善医疗设施配套,保障民生健康

医疗设施方面,光明区正全面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加快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二期、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创建三甲医院,用医疗卫生高地建设相配套,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 效果图

生态环境资源改造,打造绿色宜居环境

光明区拥有得天独厚自然风光 " 山、水、林、田、湖 " 相得益彰。现正对原有的山水田林资源进行规划布局,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需求相结合," 绿色 "、" 创新 " 的发展理念融入。

规划 2.2 平方公里的 " 光明科学公园 ",拟建为集生态、科普、健康、娱乐、运动、休闲、游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体现 " 科学 + 公园 " 主题,打造为深圳北部的 " 绿色生态心脏 "。

占地 5600 亩的 " 光明小镇 ",总投资 300 亿,打造以光明森林公园、光明农场滑草游乐场、光明农场大观园、光明高尔夫球场、光明名景花卉片区、光明畜牧场片区、古村落等为主的 " 文化 + 旅游 " 生态小镇。

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形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环境,可以在 300 米之内找到大型绿地,500 米之内找到城市公园,1000 米之内能够进入城市森林。

打通交通大动脉,服务光明科学城

交通上,在 2020 年 8 月,第一条通往光明的地铁线——地铁 6 号线通车。在 6 号线光明站站厅内,预留了与 6 号线支线的换乘条件。预计 2022 年建成通车。6 号线支线未来将独立成线,经过龙华中心区、香蜜湖,再连通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结光明科学城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未来将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线路。

▲ 6 号线线路示意图

光明天安云谷:科学空间之下,未来创新型城市的 " 新形态 "

作为光明科学城的综合配套区——光明云谷片区,也是光明中心区与科教融合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与科学城一并规划,同步建设,全面衔接科学城发展和空间规划。

并为科学城提供国际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企业与人才交流中心等科研配套服务设施,承载着科教成果转化、科研实验、学术交流等功能,同时提供高品质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未来将成为具有光明特色的新型智慧园区、光明总部经济发展示范区、光明社区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及产学研合作示范区。

从全局来看,光明天安云谷是光明科学城的科学空间,从长期看,它更像是未来创新型城市的 " 新形态 "。

▲光明云谷片区

聚焦五大产业,规划六大功能平台

在光明区 "3+1" 产业体系指导下,光明云谷将构建以 AI+5G 为基础,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新材料协同发展的引领型产业生态体系。

为了更好的促进云谷片区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 TOD ( 公共交通 ) 、SOD ( 人本服务 ) 、EOD ( 绿色发展 ) 为发展理念,规划了 " 未来创新、科技转化、研发交流、生态活力、国际医疗、宜居生活 " 六大功能平台。

打造产学城融合、立体集约高效、多元开放共享、全龄友好互联、绿色生态共栖的科技创新城区。

▲光明云谷一期 1 号产研楼 预计 2022 年中竣工

▲光明云谷一期 2 号产研楼 预计 2021 年底竣工

25 万平智慧公园,健康生活环境

规划 25.3 万平方米的智慧公园。通过新建新羌河,由北向南依次将尖领公园、石湖公园、陂头河干流连通,由东向西依次将圳美渠、荔山公园、尖领公园相连通,最终打造一个智慧复合型的生态海绵城市样本。

▲智慧公园 效果图

项目规划统筹面积约 2.2 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 630 万平方米,是集科研、产业、商业、酒店、教育、医疗、文化、居住、生态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智慧产学城社区。

整体分三期开发,一期总建筑面积约 53 万㎡,包括研发办公、国际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国际品牌酒店、科技主题商业等产业配套,将于 2021 年底至 2022 年中陆续竣工。

▲国际会议中心及学术报告厅效果图 预计 2021 年 5 月投入使用

目前,国际会议中心、高端精品酒店等配套项目正加快建设,为打造一流科学城增添助力。

深圳晚报记者 赵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