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梁瑜报道 101 岁重度衰弱、卧床老人在经历重症肺炎打击、严重低氧血症、心跳快要停止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状态下,竟能在 2 周时间内,经历多次险境而救治成功顺利出院。
黄老太今年 101 周岁,因为右下肢骨折术后卧床 5 年,长期经鼻胃管饮食在多家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但因反复感染、心肺功能衰竭而呈现慢重症状态。2021 年 3 月 2 日,黄老太因 " 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一周 " 诊断为 " 肺部感染 ",由康复机构转入慈惠医院。入院后,医生给予了抗感染、对症治疗和规范的运动康复、管饲饮食 - 营养支持和卧床并发症预防等综合处理。
入院后,由于家属对患者进行鼻饲注入流质营养液的方式掌握不当,在内科住院期间反复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不适,体温持续波动在 37.3 ℃ -37.8 ℃。在医护人员给予饮食指导、气道引流和强化抗感染治疗后,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改善不明显。
3 月 7 日下午,黄老太体温升高至 38.6 ℃,呈现意识淡漠、脸色苍白等表现,而且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明显加重,医生建议将其转入 ICU。但患者家属考虑到黄老太为百岁老人,常年久病卧床,宁愿保守治疗。当天夜里,黄老太出现昏迷、点头呼吸、心率减慢。经值班医生进一步动员后,家属同意进一步抢救和转入 ICU。医护当即在病房给予经口插管,并从气道中吸出中等量食糜样浓稠痰液,随后由转运呼吸机从病房顺利转入 ICU 救治。
老人在进入 ICU-HDU 后综合评估为:重度衰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重度痴呆、严重营养不良、高营养风险,慢重症;专科诊断 " 脓毒症、脓毒症休克,重症吸入性肺炎,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与胃肠功能障碍)"。医生立即给予常规监护、床旁超声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监测;抗感染治疗、抗休克和心功能支持、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器官功能支持;继续运动康复、营养支持和进行卧床并发症预防。
本以为老人凶多吉少,没想到,3 天后,黄老太意识恢复,体温恢复正常,血压稳定、尿量增加,顺利摆脱升压药物;心功能、呼吸功能与各项检查、检验指标明显改善,抗生素级别也开始降低。但是,根据撤机流程规范,在进入 ICU 第五天后进行脱机试验(SBT),结果 SBT 失败。分析原因和进一步相关监测,医生发现,患者存在心衰,双侧有大量胸腔积液,严重营养不良、膈肌无力,于是决定给予床旁超声定位、胸腔积液引流,增加肠内营养和运动康复基础上的膈肌起搏。
经过 8 天的营养支持与膈肌功能康复,黄老太的心功能、呼吸功能监测达到正常水平,连续二天顺利通过 SBT。抢救后的第十四天,医生决定停用抗生素和其他静脉药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并给予高流量吸氧机序贯呼吸支持。拔管后第 3 天,患者在脱离高流量吸氧后,呼吸功能、心功能已经达到正常水平,低流量给氧呼吸平稳、氧合正常而转出 ICU-HDU。
慈惠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主任房巍表示,老人之所以能救治成功,首先是在科室间会诊时能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早期一边组织救治,一边与家属沟通,以气管插管为代表的的人工气道的及时建立,为患者后期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次是在 ICU 救治一开始就制定了规范化的抗休克、抗感染、呼吸机支持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让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最后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流程的营养风险评估和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和肺康复方案,患者的呼吸肌没有出现明显萎缩,在抗感染有效的前提下能够顺利脱离呼吸机,回归正常的养老生活。
他建议,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卧床患者,易于发生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和脓毒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卧床患者必须重视呼吸道的管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