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3 月 30 日,在广州市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新闻发布会上,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外发布《广州知识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简称 " 生物医药 10 条 "),从重大项目、创新突破、模式引领、特质环境、金融支撑、汇聚英才、顶尖研发、集群品牌等 8 大核心条款给予扶持。其中,单个项目引进最高可获 5 亿元,新药问世企业最高可获得约 1 亿元,扶持力度全国居首。
记者从会上获悉,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把生物医药作为龙头支柱产业重点打造,大力引进世界顶尖生物医药企业,聚力建设千亿级生物创新型产业集群。目前,全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 1000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325 家。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超 1000 亿元。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 15 家(不含新三板),占广州市 75%,总体发展水平居国内第一梯队。
此次出台的 " 生物医药 10 条 " 是该区继出台《加快生物医药发展实施意见》《促进高端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办法》后,推出的又一重磅生物医药领域扶持政策。至此,该区已建立涵盖生物医药项目落户、研发创新、产业化、产品应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实施细则将于 30 个工作日内出台,细则出台后 30 个工作日内将上线办事指南,开展政策兑现工作,确保政策及时有效落地落实。
全力引进重大项目 最高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0% 给予扶持
项目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吸引重大生物医药项目在黄埔落地生根," 生物医药 10 条 " 提出,对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项目建设,最高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30% 给予扶持,单个项目最高 5 亿元,扶持力度全国最大。
同时,全面支持企业研发,大力引进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研发强、成长好、产出高、带动大的标杆项目。对世界 500 强、全球制药及医疗器械行业 50 强、经认定的细分行业龙头企业、行业独角兽等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在区内设立的独立法人总部、研发中心,或新入驻的国际知名实验室,给予最高 1500 万元扶持。
此外,该区还将对优质生物医药产业项目优先给予产业用地供应,支持提高土地利用率,或提供具有独立产权的工业厂房,助力区内生物医药企业立足高地、勇攀高峰。
政策力度之大,折射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从 2017 年起,该区就大力实施 IAB 产业发展计划,在全国率先推出了 "IAB 发展实施意见 "" 高端生物制药 " 等政策,加上此次 " 生物医药 10 条 ",形成了多维度的政策供给体系。这些基于生物医药产业导向、发展模式和路径而谋划的政策条款,扶持力度在国内首屈一指,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创新的风向标。
" 十四五 " 期间,该区实施黄埔制造 " 万亿计划 ",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该区已形成以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为核心的生物医药集聚区,引进思拓凡、瑞士龙沙、阿斯利康、默克、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百奥泰等一大批国内外顶尖生物医疗企业,推进人类细胞谱系、生物岛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功跻身国内生物医药发展的第一梯队。
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下,黄埔生物医药产业成绩亮眼。在建百济神州、康方药业等项目生物制药产能超过 60 万升,在全国领先。创新药数量在全国开发区中位居前列,尤其是中美同时上市品种最多。区内体外诊断行业规模、第三方医学检测机构规模全国最大。启动建设占地 3.3 万平方米的国际疫苗研发生产创新示范基地,以新冠疫苗为核心,重点引进核酸疫苗、重组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中和抗体等国际先进的创新项目。
全速支持创新突破 新药问世企业最高可获约 1 亿元
创新是生物医药的灵魂,临床试验是新药上市投入最大、最为关键的环节。鼓励创新药研发,抢占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成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突破点之一。
对此," 生物医药 10 条 " 提出,对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创新药,分别给予最高 1000 万元、2000 万元、3000 万元扶持,获得新药证书或注册批件,再给予 1000 万元补贴。一项新药问世,叠加市里政策,企业最高可获得约 1 亿元扶持,力度全国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该区现有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新药上市后,企业还可以根据该产品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每年再获得最高 5000 万元的扶持。
同时,该区还在支持创新成果产业化上下功夫,重点规划广州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企业提供国际一流的园区用地配套,以及厂房定制等特色服务。大力引育龙头型合同研发服务机构(CRO),对重点 CRO 企业给予最高 5000 万元的一次性资助,力图有效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加快新药创制进程,助推中小微创新企业药物研发模式创新。重点规划引进龙沙生物等国际一流的合同生产(CMO/CDMO)机构,支持创新成果依据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委托生产,多种方式解决研发成果产业化需求。
此外," 生物医药 10 条 " 提出,以服务全球顶尖实验室、建设国际生物安全示范区为目标,支持区内科研机构和企业与广州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对纳入广州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并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立项资助的重大或重点专项科研任务的企业或机构,分别给予最高 1000 万元、600 万元、200 万元资金配套。
文 / 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徐洁芹 范敏玲 林煌 黄嘉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