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3-31
乡村振兴的路怎么走?汕头市潮阳区多村各出其招 波头村:把“波头牌”农产品做出名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农村小学设少年宫;农村产品电商化;鼓励村民创业致富;监测所有村民预防返贫致贫 …… 日前,新快报记者在汕头市潮阳区的波头村、北门社区、路外村等地采访发现,各村根据各自的村情,在为群众谋幸福、促进群众自强致富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汕头潮阳区金灶镇波头村村口景色。

采写:新快报记者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龚吉林

金灶镇波头村

发展农村电商 撬动农产品销售

" 靓丽波头走向小康 ",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波头村的小康公园看起来不大,但这短短八个字和一排奔跑状的人形雕塑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汕头市委宣传部驻波头村第一书记高俊恒告诉新快报记者,这个小康公园是汕头市 37 个省定贫困村中的 " 第一个 "。他们希望通过小康公园实物展示+休闲的方式,进一步引导群众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

波头村位于金灶镇小北山下,户籍常住总人口 3335 人,但人均耕地仅 0.22 亩。全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72 户 272 人,由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融媒集团对口帮扶。

高俊恒表示,波头村是一个纯农半山区村,人多地少,很难发展规模产业。为了促进产业振兴,首先解决了不实耕地90亩的土地流转问题,种上优质水稻。

其次,大力发展电商,打造 " 波灶园 " 特色农产品品牌。" 店铺是经营者自己的,电商平台是潮阳区提供的,产品是农户自愿参与的。" 在波头村的一处电商服务点,高俊恒说,这个电商服务点可以说是 " 零投入 ",但作用不小。波头村通过注册商标 " 波灶园 " 及 " 波头蕉柑 "" 鸭脚木蜜 "" 波头东京丸 " 等特色农产品,形成 " 农户+基地+电商 " 规模化生产。" 波灶园 " 品牌系列产品销售额达20余万元,带动村原15户有劳动力贫困户、7户养蜂专业户持续增收。

下一步,还希望通过这个电商服务,撬动农民养殖业。

小学设少年宫 让孩子学好琴棋书画

■金灶镇波头村少年宫周一至周五在放学后开放一小时,周六开放一天。

在扶持教育上,波头村开创了汕头市 37 个省定贫困村中的另一个 " 第一 ",那就是发展乡村少年宫。2017 年 9 月,波头村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在波头小学建起一栋乡村少年宫,设立了美术、音乐、舞蹈、棋艺、书法、体育等7间专门教室,配备剪纸工具、钢琴、书画器材、舞蹈训练等一批设施,对村里的未成年人全部免费开放、义务辅导。

波头小学校长吴惠德告诉记者,少年宫平时在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开放一小时,周六也开放一天。

农村地区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少年宫?他说,是希望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多学点琴棋书画才艺,这对于将来有好处,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传承潮汕传统文化。

海门镇北门社区

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消除返贫风险

北门社区位于潮阳区海门镇入口处,现有人口 9600 多人,可用耕地仅为约 233 亩。由于人多地少,规模产业短缺,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以浅海作业及外出务工为主。

在产业振兴上,帮扶单位华能海门电厂投入扶贫资金 150 万元助力建设北门社区星湖市场项目。2016-2020 连续四年实现 10%分红收益率。同时协助社区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70 万元投入锦泰水产资产收益扶贫项目,两项目合计助力社区贫困户 2020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590.5 元,实现了以集体经济增收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在星湖市场,记者看到,市场里海鲜、烧腊、蔬菜等档口应有尽有。华能海门电厂驻北门社区第一书记黄少波告诉新快报记者,星湖市场里有 100 个摊位,辐射周围 4 万人口,生意非常不错,而每年收益的 10%将用来给当时的贫困户分红。

对于这些资产的收益,接下来将形成救助基金,针对社区里的所有村民,谁家遇到上学、失业、重疾、变故等困难,都会给予适当的救助。其实,这几年帮扶单位已累计投入扶贫资金6万元开展 " 同舟工程 " 救急难行动,为医疗 " 支出型 " 贫困家庭实施及时帮扶,受益贫困户 20 人次。

" 幸好有他们相护(帮助)我,要不都不知怎么生活了。" 兰姨的儿子在强制戒毒,媳妇离开了家,她独自带着三个孙儿一起生活。见到黄少波和居委干部的到来,兰姨感激地对记者说。

黄少波说,对于这样一贫如洗的家庭,除了分红和政策性帮扶外,居委还想办法让她当卫生管理员,每个月有 2000 元收入。

推出 " 栋梁工程 " 奠定振兴基础

除了 " 同舟工程 ",华能海门电厂还推出一个 " 栋梁工程 "。驻社区工作队多次组织北门社区的学生到电厂参观科普教育展厅、厂区以及防波堤风电等设施,实地学习节能环保、新能源发电等科普知识。

工作队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 "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实施这个 " 栋梁工程 "," 就是要让他们从小就形成爱科学、爱祖国的习惯和素质。" 黄少波说。

关埠镇路外村

发展车间 拉动村民就业

潮阳区关埠镇路外村也是人多地少,属于纯农地区。由汕头市总工会牵头市科技局、建设银行汕头市分行结对帮扶。

汕头市总工会驻路外村第一书记刘钊智介绍,经过几年的帮扶和新农村建设,路外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将从多方面推进产业振兴,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刘钊智告诉新快报记者,路外村的中青年多在外地打工,留下来的很多老年人还坚持种粮食,因此土地很难集约化发展。目前正着手筹备两个产业项目。

路外村有不少作坊,都开在民宅中。为此,已将村里荒废的老碾米厂和草席厂推倒重建,准备建成加工车间出租。

老碾米厂已重建成两层楼,约有 400 平方米。估计每年能带来约 4 万元的租金。另外,打算将村里倒闭的草席厂推倒,重建成 200 多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出租。

" 两大加工车间建成后,不但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也有利于小作坊的规范管理,还能带动村里数十人的就业。" 刘钊智说。

因户施策 助力村民创业

路外村在鼓励贫困户创业致富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今年 45 岁的许利斌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方便,妻子有眼疾,上有 70 多岁的母亲,下有三个孩子在读书。虽然重担不小,但如今的他不但自己脱了贫,还成了致富带头人。

■路外村的许利斌开了一家水电装修材料店,因他勤奋、口碑好 , 所以生意不错。

帮扶单位根据许利斌懂水电装修的情况,积极鼓励他申请小额无息贷款。约5万元的小额无息贷款帮助他开了一家水电装修材料店,同时成为水电装修承包人。由于勤奋、口碑好,生意很不错。" 现在村里有七八成的村民装修都会请我们做。" 许利斌说,平时他还带着两三个村民一起做,每人每天有 220 元的收入,而最高峰时曾带十几个人一起做。据他保守估计,他在装修这块一年有六七万元收入。

■为了创收,路外村的许燕斌种了三十多亩农田。

许燕斌是另一个勤奋创业者。30 多岁的他,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健在,没办法外出打工。为了创收,他种了三十多亩农田,在帮扶单位的扶持下,种上美香粘 2 号、珍珠米等品种。他告诉新快报记者,美香粘 2 号虽然产量少点,但品质和口感好,能卖个好价钱。

刘钊智说,通过帮扶,路外村逐步形成了 " 一村一品 " 工程,打造 " 路外香 " 注册商标系列产品,以 " 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品牌 " 的方式,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