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以前用来挑大元的竹篮还在。" 成田镇田中央社区德顺盛批局旧址里 , 侨批主人的后人仍住在里面 , 见有游客到来,夫妇俩介绍起老一辈的威水史来。" 老寨 100 多套老房子都是典型的下山虎建筑 ,100 多年了还保留完好。" 在潮南区成田镇蓝丰村刘厝寮自然村老寨 , 汕头市商务局驻村第一书记郑永广介绍说。
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成田镇田中央社区和蓝丰村发现,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百年老建筑仍完好保留 , 田中央社区和蓝丰村都表示有计划加强保护、活化利用。另一边,成田镇的另一条村——大寮村也正大力保护和壮大当地已有 100 多年历史的嵌瓷产业 , 美丽的乡村环境,加上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下一步有望通过旅游来带动乡村振兴。
■侨批局用来运送银元的竹篮。
采写 : 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 : 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田中央社区
高层公寓解决住房难 侨批局遗址等待活化利用
田中央社区有 600 多年历史 , 常住人口 8000 多人 , 在外华侨多达 5 万多人 , 是一个典型的侨乡。早在 2016 年 , 就被广东省定为 " 第三批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主体村 "。
近几年来 , 田中央社区进行了包括道路建设、立面整治、排污工程 , 建设华侨文化广场及华侨文化馆、敬老院、环卫整治等 22 项新农村建设。为配合示范片项目建设 , 田中央社区多渠道自筹资金投入村容村貌改造建设和学校扩建。包括对辖区内河涌进行清淤、浚深、砌筑石篱 ; 围绕溪河打造休闲景观区等等。
而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 , 最让当地干部和群众津津乐道的还有这件事。
有着 8000 多常住人口的田中央社区 , 群众难免遇到居住难题。为了集约节约用地 , 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 , 田中央社区筹集资金 1 亿多元 , 建设占地面积 13 亩的农民公寓 , 共建设 5 幢 280 套 ,2018 年 10 月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 已交付房主使用 , 优先为户口在本社区的无房户、住房困难户、腾退侨房户解困。新快报记者看到 , 这个公民公寓叫 " 田中央花园小区 ", 让村民过上了高楼的生活。这种集约土地 , 统一解决住房问题的创举 , 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一大参考。
走在田中央社区的巷道里 , 你会被沿路一面面别具特色的 " 网红墙 " 所吸引。其中最吸引新快报记者注意的是几幅侨批局的宣传画。
■占地约 400 平方米的德顺盛批局旧址 , 如今看起来依然气派。
侨批 , 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 , 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身在异国的潮汕人 , 无论经济地位高低 , 他们都会把部分积蓄寄到家乡赡养亲属 , 或接济亲戚朋友。
潮汕人在国外开办批局 , 一般都要在汕头设立中转站 , 铺号大多是同一个名称。汕头中转站收到海外付来的信件和批款之后 , 就立即派人快速带到设在县城或乡镇的批局。
民国时期 , 田中央旅外乡亲在泰国就开设了好几家批局 , 如果以抗战前后统计 , 就有六家。这六家批局的铺号叫永振发、永顺利、协成丰、成昌利、德顺盛、泰盛。如果以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统计 , 还有永丰发、永裕源等其他批局。一个侨乡批局如此之多 , 在潮汕地区 , 乃至我国东南沿海各地 , 是绝无仅有的。马庆光说 , 田中央社区的批局 , 都有百年的历史 , 除了一间被拆掉之外 , 其他都保存了下来。
协成丰批局旧址是一栋民房 , 批局原主人住在泰国 , 房子借给亲戚住。新快报记者看到 , 除了屋前部分破败外 , 主体仍坚固。跟协成丰批局旧址相比 , 占地约 400 平方米的德顺盛批局旧址则显得更气派。屋主是一对夫妇 , 也是批局的后人。" 这两个竹篮是用来挑大元用的 , 七八十年了 , 还是完好的 ; 大厅这里是办公区域 ; 这间房有两层 , 当年是用来储钱的 ; 这间房的木床、梳妆台都是他们当年留下来的 ……" 见记者一行到来 , 女主人一一介绍起批局的威水史来。
■田中央社区侨批局旧址。
社区里存在这么多具有文化历史价值的建筑 , 下一步如何活化利用 ? 马楚贤说 , 有构想 , 准备在 8 家批局里面选一个 , 按照原来的图纸 , 修旧如旧打造 , 进一步活化、展示 , 同时希望带动旅游业发展。
大寮村
力促嵌瓷业转型 既增收又巩固传统产业
嵌瓷是潮汕地区颇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建筑装饰工艺 , 与木雕、石雕并称 " 潮汕三大建筑装饰艺术 "。作为潮汕嵌瓷的主要阵营 , 大寮村嵌瓷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为提高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 , 驻村扶贫工作队邀请大寮村嵌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许少鹏给贫困人员免费指导培训。原贫困户许锡群就是其中学有所成并能独立承接业务者 ,2019 年 , 许锡群做嵌瓷的收入有七八万元。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 , 订单有所减少。
嵌瓷多装饰在庙宇、祠堂、厅堂屋脊正面 , 如果没有这些业务做 ? 那怎么办 ? 汕头市纪委监委驻大寮村第一书记严汉武说 , 在帮扶的过程中 , 他鼓励许锡群积极转换思路 , 在做传统嵌瓷的同时 , 开发摆件 , 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 丰富产品 , 拓展市场。
新快报记者在村委会隔壁的嵌瓷展厅看到 , 许锡群做的很多小摆件《大展宏图》《和平白鸽》等被摆在了显眼位置。《大展宏图》被做在一个圆盘里 , 盘里用瓷片嵌着一只展翅的雄鹰 , 雄鹰下是树和山 , 整个构图看起来非常精美。无论是摆在普通人家的家里 , 还是一些厅堂 , 都非常合适。
" 做这样的摆件材料成本不高 , 但人工稍多 , 通过平台卖出去 , 一个月收入三五千元不是问题。" 严汉武说。
学完整套嵌瓷技艺要好几年 , 保护和壮大嵌瓷产业 , 不仅成功让贫困户脱贫致富 , 而且使潮汕传统文化得以保持与传承。
■大寮村保护和壮大嵌瓷产业 , 不仅能让村民持续增收 , 而且能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蓝丰村
大量清代的建筑保留完好 计划成片保护
与田中央社区有批局不同的是 , 同在潮南区成田镇的省定贫困村蓝丰村则保留了大量的百年民间建筑——潮汕地区特有的 " 下山虎式 " 建筑 , 正等待活化利用。
汕头市商务局驻村第一书记郑永广告诉新快报记者 , 蓝丰村的刘厝寮、东寮、中寮、三湖、旧寮五个自然村都保留有老寨。与一些乡村新旧民房交错出现不同 , 这些老寨的民房都是成片保留 , 而且历史悠久。
在蓝丰村的刘厝寮 , 新快报记者看到 ,100 多套旧民居 , 整齐划一地坐落于村里。由于房子老旧 , 这些房子大都上锁 , 没有人住。
在中寮自然村 , 新快报记者也见到了类似的大片建筑。蓝丰村的村干部告诉新快报记者 , 老寨的这些建筑都是典型的潮汕 " 下山虎 " 建筑 , 很多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下山虎又名 " 双跑狮 ", 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壁组成 , 是潮汕建筑样式之一。这些旧民居的存在见证了潮汕地区的建筑历史 , 对于研究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意义深远。
这么多古建筑的存在 , 下一步如何活化利用 ? 郑永广表示 , 蓝丰村面积比较大 , 有约 2.4 平方公里 , 老寨范围很大。由于雨污分流、村道硬体化等新农村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新农村建设资金 , 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对老寨加强保护。对于老寨 , 村里已有规划进行成片保护 , 希望下一步在乡村振兴阶段 , 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充分的保护和利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