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原名朱绍时,湖南汝城县人。1900 年 9 月 27 日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外沙村一个富裕农民家庭。曾读过中学,在本村当过两年小学教员。1925 年,朱良才被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朱良才被捕,被营救出狱后,参与组织秘密农会,同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良才)
1928 年 1 月,朱良才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秘书,到井冈山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军部秘书,参加了反 " 进剿 " 和黄洋界保卫战。1929 年初,朱良才随红 4 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参加大柏地、长岭寨、龙岩、上杭等战斗,12 月出席中共红 4 军第九次代表会议 ( 即古田会议 ) 。
1930 年,朱良才任第 3 纵队第 7 支队政治委员、红 3 军第 9 师政治委员。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 " 围剿 " 作战中,朱良才与师长徐彦刚率部从正面攻占国民党军第 18 师师长张辉瓒的指挥部,与兄弟部队一起全歼该师师部另 2 个旅,并生俘张辉瓒。1932 年 7 月,朱良才任红 5 军团第 15 军政治委员,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 " 围剿 " 作战中,与军长陈伯钧率部击溃国民党军第 59 师前卫部队,后与兄弟部队一起将其大部歼灭。1933 年,朱良才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同年任红一方面军第 14 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五次反 " 围剿 "。
1934 年,朱良才任红 5 军团第 34 师政治部主任。长征途中,朱良才任中革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经常亲自组织医疗抢救工作。1935 年 6 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 ( 今小金 ) 会合后,朱良才调任红四方面军第 31 军政治部主任,因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斗争,遭受打击而被调任方面军教导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36 年 10 月,朱良才随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后任红 30 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1937 年 3 月,西路军失败后,朱良才只身一人,不畏艰险,经 36 天沿途乞讨,化装潜行,回到陕北。作战中曾多次负伤,右臂留有终生残疾。
1937 年 5 月,朱良才随张文彬、彭嘉伦等同志到兰州,建立红军联络处,积极营救西路军被俘、失散人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一批又一批革命同志返回延安,重新回到革命队伍。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良才任兰州八路军驻甘办事处秘书长,协助谢觉哉同志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甘肃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热情接待过往兰州的党的各级干部,给同志们留下了难忘的影响。他深入调查,多方联系,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使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甘肃抗战局面逐步打开。1938 年初,经谢觉哉、王定国介绍,朱良才与李开芬在兰州结婚。
1938 年,朱良才回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同年秋调任晋察冀军区第 3 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晋察冀军区秋季反 " 围攻 "。1939 年 10 月,朱良才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44 年,朱良才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协助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领导全区的政治工作。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他重视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宣传文化工作,指导开展模范党支部和杀敌立功运动,及时总结和宣传 " 狼牙山五壮士 " 等先进典型,培养了一批宣传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良才协助聂荣臻组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任副校长兼副政治委员。1948 年 5 月,朱良才协助叶剑英组建华北军政大学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为适应部队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朱良才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华北军政大学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5 年,朱良才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努力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维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基层党支部为基础,注意总结推广新经验,加强部队政治工作建设。1958 年,朱良才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离职修养。朱良才是中央人民政府最高法院委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9 年 2 月 22 日,朱良才在北京逝世,享年 89 岁。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文 / 图
编辑丨李雪岚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