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02
深晚报道 | 听古琴的声音你不会变坏 古琴大家王鹏来到深圳做分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3 月 28 日,古琴大家王鹏来到深圳葵涌的艺象 ID TOWN 国际艺术区的琴闲居 · 水域空间,做题为《琴者心也》的分享会。来自深圳惠州等地的琴人及古琴爱好者 200 余人参与了分享会。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十分热烈。

王鹏为著名的古琴制作家、古琴演奏家、中国乐器制作协会常务理事。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的王鹏是钧天坊创始人,他还创建了教育机构 " 钧天琴院 " 及 " 钧天云和 " 乐团。

王鹏曾修复百余张传世古琴,并创作百余种古琴样式。他先后修复了唐代名琴 " 九霄环佩 "、宋代的 " 龙吟虎啸 ",以及赵孟頫和李清照等人用过的历史名琴百余张。王鹏制作的古琴作为中国乐器的经典和国粹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悉尼歌剧院等世界著名音乐厅演奏。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古琴、历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电影《赤壁》及《笑傲江湖》剧组等众多的影视剧组使用的古琴很多都出自王鹏之手。

2018 年墨尔本艺术节上演古琴音乐舞剧《One Infinity 初 · 无垠》,王鹏作为联合作曲家的一员,获得澳大利亚 Green Room Award 最佳音乐作曲奖,成为首位获奖的中国音乐家。

" 我为古琴而生,为古琴做任何事情我都心甘情愿!" 王鹏在纪录片《大国匠人——遇见非遗古琴》节目中如是说。三十余载经年累月,王鹏斫琴,修琴,谈琴,说琴。再由钧天坊到创立钧天云和乐团,王鹏修琴谱,做琴展,修建古琴演出剧院。一步一个脚印,他践行着 " 为古琴而生 " 的初心。

王鹏先后演奏了《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酒狂》、《普庵咒》、《阳关三叠》等古琴名曲以飨观众。他介绍了以 " 观音 " 的方式来欣赏古琴的方法,并讲解了琴音与能量的关系,以及琴音对人心肝脾肺的影响。他说," 听古琴的声音你坏不起来,因为它是最干净的 "。他还引导大家进行关于琴德的思考,希望学琴者能知行合一,以正心正念正音立身。 他强调," 清微淡远,中正平和 " 永远是古琴没有时间限制的核心审美,学习古琴需要将教养和传统文化化在心灵中,而不是为了秀一技之长。当天两个半小时的讲座,王鹏控场张弛有度,一边讲解,一边穿插随兴而起的演奏。王鹏并不像想象中不苟言笑,而是非常幽默,段子频出,整场笑声不断。王鹏还非常博闻强识,对于高科技和生理心理学都有很深入的理解,故而讲起古琴的技艺来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最后的观众交流环节,从原定的三个名额增加到七位观众提问。

深圳晚报记者对王鹏进行了访谈:

深圳晚报:欢迎在美丽的春天来到深圳,在抗疫的特殊情况有改变您和钧天坊的计划么,听说你在这个时期有一些特别的收获?

王鹏:疫情期间钧天坊慢下来做了一些事。2019 年之前钧天云和乐团奔波于世界各地,因为文化部派给乐团很多文化外交的任务。在外交上,古琴和传统文化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有点疲于奔命,疫情一来正好让我有时间总结三十多年来的制琴理念,也有时间做一些创新。

此外,经过抗疫的特殊时期,钧天坊的成员有了很多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自己价值观、生命的定义、幸福等有了新的认识。钧天坊提倡真诚美好简单的生活,随缘而动,这个期间也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意外的收获。

深圳晚报:从先秦到明清再到当代,古琴流传了三千余年,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迹。您认为它强大的生命力出自哪里?当代社会的文化土壤和社会风尚、物质条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承古琴的关键点有哪些?

王鹏:古琴传承并不要回归到历史中,而是要把古琴鲜活的东西找到,比如音乐中的能量,美学空间的意境等。我们在古琴音乐里能感受到超越语言习惯的另外的空间。正如说:语言的尽头是诗,诗的尽头是音乐。语言再抽象再概括也不能表达意识流的东西,而由音乐却很容易表达出来。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能够增长智慧和心量。我们应该把传统的思想文化运用到当今的生活中,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我们也可以将古代的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进行合理的当代转化,教育应该全方位培养人的综合能力,培养君子的跨界教育。找到传统不可磨灭的时空性,以没有差别眼光地区别对待老文化和新文化,这是一种文化智慧。

深圳晚报:您创建了教育机构 " 钧天琴院 " 及演出机构 " 钧天云和 " 乐团,还提出了 " 生活美学 "、" 文化修行 " 等概念,这里面是什么样的构想?

王鹏:钧天坊占地 20 亩,有琴苑,生活美学空间,乐团,录音棚,书籍出版等,是一个围绕着古琴的文化产业基地。我们给大家做的就是一个小麻雀,让大家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如何结合。也是给大家一个小 " 锤子 ",让大家从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树立起个人的品行、德行,以及对美好的追求的生命意义里占有一定的比重。

深圳晚报:曾经深圳有 " 文化沙漠 " 的称呼,40 年的发展,这里的文化土壤越来越积淀起来,深圳喜欢古琴的人也越来越多,你这次来对深圳的印象是怎样的?

王鹏:深圳现在已经今非昔比。前几年,深圳的商业和科技氛围很浓,这次来感到最大的变化是文化和美学气息在加强,街道和公共空间的设计上特别明显。设计师们做的工作能够呈现出来,现在的设计已经脱出追求材料的高档和形式的复杂性,而是追求心灵的安静,简洁的美感,这正是中国最传统的元素。深圳在对美的运用上超越了很多文化大都市,而且不比西方大都市差。

未来深圳是一个很前卫的城市,在科技、文化、美学、生活状态上都会有引领作用,同时还具有便捷的生活方式。未来深圳可能会解决到人类最需要解决的 4 个问题:人工智能,人机相连,基因工程、量子力学。这四点只要达到一个突破,都能改写人类历史。

深圳晚报:您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剧院都举办过演奏会,还没有在深圳做过正式演出,有这个打算么?

王鹏:深圳叫鹏城,和我很有缘,我当然希望能在深圳做演出,何况这个城市有一群真正的热爱古琴,又对文化真正尊重的人群,他们跟附庸风雅不是一回事,而是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我很看重这种真性情,相信他们能在深圳播种古琴的正音正念正心。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相关标签

王鹏 深圳 音乐 李清照 讲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