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4-05
“西部歌王”王洛宾抗战时期在兰州的传奇生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938 年王洛宾 ( 左三 ) 与萧军(左二)、洛珊(左四)等人在兰州合影)

(1938 年 4 月,王洛宾(前排中)与文化界人士在兰州)

1992 年 9 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在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供职的本文作者有幸见到了我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先生。在兰州友谊饭店,80 岁高龄的王老先生向作者讲述了 50 多年前他在兰州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国民党监狱中同共产党人及其子女的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王洛宾先生 1912 年出生在河北省宛平县,上世纪三十年代从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当了三年音乐教师。1937 年 7 月,家乡芦沟桥的炮声打断了他平静的教师生活,将他与爱人罗珊推向抗日战场。他们在山西省洪洞县的抗日前线见到了贺绿汀、赛克和肖军等人,并参加了在当地活动的战地服务团,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活动。战局的急剧变化,使王洛宾一行随即离开山西,经河南转入陕西。从西安出发,他们组织起颇有声势的抗日宣传队,一路步行,一路宣传抗日,又经天水、陇西、临洮等地,于 1938 年 4 月来到兰州。

每到一地,王洛宾等人就组织歌咏团,用歌声唤醒民众,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当时国民党甘肃省政府教育厅组织了一个 " 西北抗战剧团 ",王洛宾等人不仅给剧团一些引导和帮助;而且号召广大爱国青年投身其中,使闭塞、落后的兰州抗日救亡运动一度搞得热火朝天。在抗战到底、收复失地的浪潮声中,王洛宾搜集了一些西北民歌,给它们填上宣传抗日救亡的新歌词,使抗战宣传以独特的形式在西北腹地更加广泛普及、更加喜闻乐见而为广大的老百姓所接受。这些歌曲在当时编成《西北歌声》的小册子,由甘肃省抗敌后援会出版发行,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一时间,印有水车封面的《西北歌声》在兰州到处可见,王洛宾的歌成为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心声。王洛宾一边用歌声来唤起民众,一边同丛德滋等进步文化人士密切交往,对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日政策进行猛烈的抨击。

这一系列积极进步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忌恨和怀疑,1941 年春王洛宾被国民党特务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后投入了大沙沟监狱。在沙沟监狱。王洛宾同中共甘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同志的爱人樊桂英及他们的女儿小力立关押在一个 " 大号子 " 里。在这个 " 大号子 " 里,12 个 " 犯人 " 又分别被关在不到两平方米用木头隔开的 " 小号子 " 里。樊桂英和小力立被关在 5 号 " 小号子 ",王洛宾被关在 6 号 " 小号子 " 里,正好是对面。尽管敌人对王洛宾抽鞭子、压杠子,进行残酷地审讯,但他以音乐家特有的乐观和坚强的毅力顶住了一次又一次非人性的折磨,而且和樊桂英母女结下了一段真诚的革命友谊。

在放风的过程中,王洛宾不仅可以和关押在 2 号 " 小号子 " 里的从德滋说说话,互相安慰、鼓励,有时也和被单独关押的罗云鹏打招呼,而且和樊桂英母女经常交谈,特别是小力立的天真、活泼、可爱,更加唤起了他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憎恨和对共产党人的同情和崇敬。于是,王洛宾和小力立,这一大一小的难友成了朝夕相处的 " 好朋友 "。小力立经常从她母亲 5 号牢房门上送饭的小格子中爬出,又用同样的办法钻入关押王洛宾的 6 号牢房中,缠着王洛宾给她讲故事,教她唱歌。监狱看守不让小力立对别的 " 犯人 " 叫伯伯、叔叔,小力立就称长连鬓胡子的王洛宾为大胡子。后来小力立在被关难友的指教下,学会了 26 个英语字母,并且将每一个难友的姓用一个英语字母代替,于是又改称王洛宾为 "W"(达不留)。王洛宾看着这可爱的小天使,便掩去了自己心中的痛苦,经常头预花手帕,扭着腰肢为小力立跳新疆舞、唱新疆民歌:" 半个月亮爬上来,咿啦啦,爬上来,照着我的姑娘梳妆台,咿啦啦,梳妆台 ……"

监狱中极端艰苦的生活使小力立根本不知道什么东西最好吃,因为她整天连填饱肚子最起码的要求都达不到。有一次,一位好心的看守见孩子太可怜,便偷偷从街上买了些大豆给小力立,这个一出生就坐监狱的小孩子便高兴得了不得。她学着监狱看守训斥犯人的口气自问自答地说:"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大豆!"。听到这声音,难友们流出了难过的眼泪,王洛宾觉着自己的心要碎了,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特意为小力立写了一首《大豆谣》,并谱好曲,教给小力立唱:

蚕豆杆低又低,结出的大豆铁身体,

力立牢中夸大豆,世界上吃的属第一。

小力立 笑眯眯,妈妈转身泪如雨,

街头叫卖糖板栗,牢房的大豆也稀奇。

小力立 有志气,妈妈的哭声莫忘记,

长大冲出铁大门,全世界大豆属于你!

在友谊饭店,80 岁高龄的王洛宾老先生流着眼泪给作者又一次唱着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我仿佛也进入到那令人痛心的岁月。

在狱中,王洛宾自己写词、自己谱曲,有时难友们写词,他谱曲,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国心情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当时关押他和丛德滋、樊桂英等人的 " 号子 " 不到两平方米,人在里面只好蜷曲着,根本无法直躺着睡觉,而且每人发一个砂锅,放风时间以外,大小便就在 " 号子 " 里面解决。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乐观向上的个性和爱国、进步的信念。当时在监狱里,他给自己和难友们写了一首《我爱我的牢房》的囚歌:

我爱我的牢房,像是一座小摇床,

头依靠西窗,脚抵着东墙。

我爱我的牢房,鸿雁常来常往,

年年把我的思念,带到我生长的地方。

我爱我的牢房,它从未阻止我的幻想,

我的心常去那万里云空,作着无拦阻的奔放!

洛宾先生昂首挺立,给作者唱着这首对他有特殊感情的歌,声音那样的铿镪有力,气宇那样的悲壮。那令人难忘的往事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1944 年春,由于特务实在找不到这位党外人士的任何 " 罪证 ",王洛宾被获释出狱了。

后来,王洛宾先生去了新疆,扎根于大西北的风土人情之中,去寻找艺术的生命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一首《达板城的姑娘》曾一度轰动了大半个中国,王洛宾成了家喻户晓的 " 西部歌王 "。

文 / 图均由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馆长 袁志学 提供

见习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