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3 日上午 11 时,深圳文和友准时营业。5 分钟后,线上排号已超过 5000 号。
当日中午温度飙升至 30 ℃,深晚记者在现场看到,多位工作人员用高音喇叭维持着现场秩序,队伍 " 长龙 " 自入口沿道路延绵数公里,烈日丝毫没有影响人们消费的热情。深圳文和友运营人员告诉深晚记者,4 月 2 日下午深圳文和友线上排号峰值突破了 5 万大关。
如此火爆的场面已持续多日。这家坐落在深圳老牌商圈东门老街附近,介于广深铁路和布吉河之间的餐饮中心,在这个清明假期里,成为深受市民追捧的网红 " 打卡点 "。人头攒动、商户云集的场景,仿佛往日东门 " 墟日 " 赶集盛景重现。
重现上世纪 90 年代深圳街景
鹏城老字号入驻打造 " 本地化文和友 "
" 年代感 " 是深晚记者对深圳文和友最直观的印象。" 我们一直对外强调它不是一个美食城,而是城市美食与文化的公共空间。" 深圳文和友运营人员告诉深晚记者。
4 月 1 日深圳店开业发布会上,文和友宣布启动 " 城市文和友 " 战略,将长沙和广州的 " 超级文和友 " 分别更名升级为 " 长沙文和友 "" 广州文和友 "。文和友方面称,去掉 " 超级 " 二字,是为了成为与城市同生共荣的公共空间。换言之,弱化文和友的品牌属性转而强调当地市井文化,成为三地文和友崭新的发展思路。
这种战略定位从深圳文和友的入驻品牌上便可见一斑。文和友宣称引入了 60 余家深圳老字号," 老店 + 本土故事 " 成为其着力挖掘的重要文化营销点。甚至为了契合深圳城市的饮食文化习惯,深圳文和友放弃了久经市场考验的小龙虾,卖起了极具深圳特色的 " 深笙蚝 "。据悉,这是深圳文和友收集了 5 万份问卷后才敲定的选择。
此外,文和友方面还特意引入了传承五代的本土企业 " 沙井新蚝门 "。此外,这里还有 " 豪车追逐 " 的 " 走鬼档 " 小罗臭豆腐、深圳乳鸽老字号 " 光明招待所 "、三十多年坚持手工制作的传统客家糕点品牌邓家传文糕点、盐田路人皆知的肠粉店等深圳老字号店铺。
"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 的标语、密密麻麻的老式电表、复古风格叠加的老字号店铺,踏入深圳文和友的那一刻起,仿佛时空已然错乱。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这也是深圳文和友最惹人注目之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消费者行为学的刘世雄教授将其定义为 " 城市的怀旧消费 ",作为年轻消费者寻找城市印记以及老一辈消费者缅怀逝去青春的落脚点,文和友预期的品牌定位无疑具有值得期待的市场。
" 首店经济 " 效应明显
线上 + 线下引流引发万人排队盛况
4 月 2 日,清明小长假前一天,深圳文和友凭借开业首日万人取号茶颜悦色的盛况一举冲上微博热搜前十。作为一家轻易不在长沙之外开设门店的 " 网红 " 茶饮品牌," 茶颜悦色 " 此次在深圳文和友开出的 " 快闪店 " 无疑是吸引客流的 " 最大功臣 "。
行业资深人士、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将这种 " 首店经济 " 效应的显现归于深圳开放的营商环境。" 深圳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城市,本身移民城市文化多元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多元性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包容性,而对于品牌商来说,这种对文化的吸纳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而在线下网红茶饮品牌引流和线上 " 网红打卡点 " 营销的合力下," 深圳文和友 " 以 " 开业首日破五万人取号排队 " 的惊人数据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深圳特色展示仍需进一步丰富
新场景消费或是未来发展趋势
当深圳文和友 " 重现上世纪 90 年代东门 " 的概念和场景设置让消费者大呼过瘾之时,也有不少市民向深晚记者表示场馆的深圳元素略显单薄,更多是在堆砌复古招牌,甚至看到了广州、香港,甚至重庆的影子。
关于深圳文和友在深圳元素展示上还可进一步丰富的观点,郭增利表示,搭建物理空间只是新场景消费模式的第一步,使消费者与环境产生 " 物理反应 "。接下来运营人员应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使消费者进入特定空间后在精神和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产生 " 化学反应 ",这才是新场景消费模式可持续经营的保障。
郭增利认为,传统的商业提供的是标准化的商品和服务,而以深圳文和友为代表的新兴购物中心则用一种非标准化的模式,刺激和满足了消费者潜在的消费意愿。" 这种新兴的模式将物质消费、精神消费、文化消费和娱乐消费有机融合,把过去单一元素变成复合型的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消费场景,这或是未来商业中心发展的主流趋势。"
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实习生 陈婉雯 编辑 王宜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