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04-06
以笔寄情,今年清明杏林这样做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祭拜先人不仅是缅怀,也有祝福之意。由合肥市庐阳区民政局主办,人本殡葬承办的清明追思角祭奠活动于 4 月 3 日至 5 日在杏林街道举办。杏林街道的书法爱好者当起了 " 代笔人 ",在活动现场书为前来祭扫的居民写下一封封 " 家书 ",寄给天堂的逝者。

一首诗、一幅帖、一卷画,清明思故人,笔墨寄情深。

书信,就像是写信人的分身,流淌着美好的情感。当下的祭扫方式可以是云端追思、网络祭祀,这些代笔人选择用书法的形式,笔墨传情寄托哀思。代笔人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的心灵家书,或是只言片语,报送平安;或是深情叙述,回忆过往。无论文字长短,足以表达其深切的思念之情。

书法爱好者徐谨平常爱好书法、绘画水墨画。这次除了写书信,也通过书写诗词缅怀先人。倡导大家通过家庭追思、书写寄语等方式遥祭先人、慎终追远。现场书写的作品有杜牧的诗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也有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用书法写清明,用诗歌唱和清明。一首诗、一幅帖、一卷画,清明思故人,笔墨寄情深。

" 家书乃进入历史的入口 "

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也是跨越生者与死者的界限。现场也书写出一封封红色家书,寄托对先辈的缅怀。书写的内容有:傅常将军在率军抗战之际留给家人的一封简短家书,"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 钱学森 1956 年致郭永怀 " 我们一年来是生活在最愉快的生活中,每一天都被美好的前景所鼓舞,我们想您们也必定会有一样的经验。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头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头一天,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 共产党员杨进群 2002 年写信给儿子 " 只有祖国的强盛、国防的强大, 才有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前途。"

家书蕴含的红色精神随时代的沧桑未曾消褪,用书写家书的方式对话先辈,写信人被引入当时场景,好比亲身经历了写信人的真实生活,鼓舞当下人们从先辈们遗留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小小追思角,祭扫大文明

追思角现场不仅有完善的防疫检测措施,还有专业礼仪人员引导居民祭拜追思。鲜花绿植、小品摆件、祈愿花树、供桌祭品 …… 处处透露着精致和用心、温馨和美好。

" 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 一笔一画写完这一行字的张大妈已经泪流满面。她郑重地将心愿卡系挂在生命树上,感慨地说,前些年,自己都要儿子开车回湖南老家,在墓地 " 烟熏火燎 " 地祭扫。如今政府提倡文明祭祀,社区设立 " 追思角 ",倡导大家文明祭祀,不仅省时、省力、省心,还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品味的提升。

前来祭扫的居民可通过携带亲人遗像、牌位,或书写心愿卡片等方式悼念亲人。" 祭祀关键心要诚、感情要投入,其实无论在哪里,无论什么时间,心意到了比什么都重要。" 杏林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是追思角活动举办的第 3 年,绿色环保文明的祭扫方式、重于心而不拘于形的祭奠理念,方便居民就近祭扫的便民设置,以家庭为单位的温馨祭扫空间,可循环利用的祭祀设施,专业人员的礼仪服务 …… 让追思角从最初的被动宣传引导到如今市民自发主动参与,并被越来越多的市民知晓和称赞。

王梅 郑佳 尹世平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 记者 杨兵

相关标签

书法 钱学森 美国 抗日战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