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倒 V 字型的入海口将珠江口东西两岸分隔为二。倒 V 字顶端是广州,西岸是中山、珠海、肇庆等城市,东岸是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从深圳到中山,短短几十海里的路程,因为缺少一条直线通道,只得取道广州,绕弯而至。尽管已有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等通道连接,然而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直线距离上,仍然难称便捷,深中通道应运而生。
▲伶仃洋大桥西锚碇顺利完成填芯施工,深中通道雏形初现。 受访单位供图
4 月 4 日,深晚记者来到位于中山市一侧的深中通道建设现场,对话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钟辉虹,听他讲述建设者如何克服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助力通道建设。
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首次大规模应用钢壳混凝土
深中通道虽然全长仅 24 公里,但这二十余公里的构成却极为复杂。不仅穿越大海,而且规模宏大,桥、隧、岛、水下互通立交,一应俱全。受航运、防洪、水利、机场航空限高、海洋环境、通航安全等因素制约,工程建设环境异常复杂,有许多世界级的技术难题需要攻克。
据钟辉虹介绍,深中通道位于内伶仃洋海域,包括全长 17129 米的桥梁(含主跨 1666 米伶仃航道悬索桥一座、主跨 580 米的横门东水道斜拉桥一座)、全长 6845 米的海底隧道(沉管段长 5035 米)、东人工岛(岛体长 930 米)、西人工岛(岛体长 625 米)、机场枢纽互通立交(地下匝道部分)、万顷沙互通(预留)、横门互通(部分工程)等。通道采用设计速度 100 公里 / 小时的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使用寿命 100 年。
钟辉虹告诉记者,靠近深圳一侧的海底隧道是建设的第一个重难点。具有 " 超宽、深埋、变宽 " 等技术特点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在世界上尚无先例,采用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结构也是国内外首次大规模应用,属于全新的结构和技术,极具开创性与挑战性。
"5.035 公里长的沉管隧道,由 32 节管节和 1 个最终接头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每个管节重达几万吨。日前,第 8 个管节(E8)顺利实现水下 36 米精准对接,意味着沉管隧道已建成 1278.5 米,达沉管段总长度的四分之一。" 钟辉虹表示,下一步将筹备 E9 管节的沉放安装,该管节安装深度约 40 米,为全线最深安装水域。按照计划,今年 8 月将进行沉管隧道东侧,即深圳侧的首节管节沉放,为全线首个超宽变宽管节沉放施工。
重 100 万吨的世界最大海中锚碇顺利填芯
通道的另一关键性工程为伶仃洋大桥。钟辉虹告诉记者,主跨 1666 米的海中超大跨径悬索桥伶仃洋大桥,桥面高达 90 米,建成后将是全球最高海中大桥。
大桥的水中锚碇施工难度很大。" 伶仃洋大桥锚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锚碇,面积相当于 17 个篮球场,分为东、西锚碇。"
今年 3 月,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填芯施工全部完成,历经 54 天,共浇筑 13 万立方米混凝土,重量达到 100 万吨,填芯钢筋总用量达到 300 吨。
按照计划,伶仃洋大桥西锚碇填芯完成后,下一步将进行顶板施工,预计今年 12 月,伶仃洋大桥将完成西锚碇锚体施工。
国内梁体结构体量最大滚装上船,首片钢箱梁精准架设
深中通道的桥梁工程长约 17 公里,除伶仃洋大桥外,还有斜拉索中山大桥及非通航孔引桥等。4 月 2 日下午,国内首创的运架一体船 " 天一号 " 将深中通道首片长 133.1 米、宽 20 米、高 4 米、重达 1780 吨的钢箱梁,平稳运至指定桥位。随着指挥一声令下,现场作业人员将首片钢箱梁稳稳地架设到伶仃东泄洪区非通航孔桥右幅 5 号至 6 号桥墩之间。意味着,深中通道首片钢箱梁顺利完成架设,标志着项目海域桥梁全面转入上部结构施工新阶段。
如何把重量相当于近 1000 台小轿车的 " 巨无霸 " 钢箱梁从预制厂 " 发货 " 至架设桥位呢?原来,将钢箱梁横放于集控组合模块车上,采用横向滚装方式装载上运输船。运输船将钢箱梁运抵智慧梁场出海平台后,再由运架一体船 " 天一号 " 取梁并运往指定桥位。据悉,这是国内梁体结构体量最大一次滚装上船。
钟辉虹说,今年深中通道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基本完成,将全面转入高墩、高塔等上部结构施工。
大湾区主要城市将真正进入 "1 小时生活圈 "
钟辉虹告诉记者,虽然已大量采用机械化施工,但仍有许多需要人工操作的施工范围。目前,广东省内共有 1.1 余万名工人在为深中通道加足马力施工。
按照计划,2023 年下半年,安装完所有海底隧道沉管。同时,桥、岛、隧,实现主体结构贯通。为 2024 年的通车打下基础。届时,从深圳到中山将由以往的 2 小时缩减为 30 分钟,两地同步进入 " 半小时生活交通圈 ",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将真正进入 "1 小时生活圈 ",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人文、物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的互联互通,加速推动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手记
清明假期,记者来到深中通道的中山大桥,放眼望去,一片汪洋大海中,建设者们正在用汗水铸就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黄金通道。在这里,他们与海为伴、与岛同住。不久的将来,这片尚在寂静中的小岛将成为连接珠江口东西岸的黄金地点。在感叹建设者们付出的同时,更要感激于祖国的强大,在交通强国梦想逐渐奋进的同时,珠江口越来越多的黄金通道即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已成现实,人们的出行越来越便捷,可以预见愈发美好的明天。
项目介绍
深中通道是集 " 隧、岛、桥、水下互通 " 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项目北距虎门大桥约 30 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 38 公里;是国高网 G2518(深圳至广西岑溪)跨珠江口关键性工程;项目起点位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机场互通立交,通过广深沿江高速二期东接机荷高速公路,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终点位于横门互通立交,通过横门枢纽互通与中开高速(在建)对接,并通过万顷沙接线与南中高速(前期)对接,通过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南沙登陆。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