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08
深晚荐书|张清出版《清读全唐诗》 读自己 读内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自认识以来,张清始终像他的名字,闲云野鹤,风清云淡。言谈间会不经意闪过一丝嘲讽之意,闲杂人等纷乱世事,尽从眼角一扫而过。

是身如浮云,安可限南北。张清将自己三观拎得门儿清,早早从专业平台抽身而退,于精神上自我远放,回到乡野诗生活中," 坐卧临天井,晴明见海涯 ",与近五万首唐诗打起了时空交道。

从 2013 年到 2018 年,四年零七个月时间,张清将曹雪芹爷爷曹寅团队所编的《全唐诗》,精读了一遍。说是一遍,实则不止,有的一读再读,一品再品。读品之间,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悟,他便点滴记录," 因不刻意 ",故 " 相当随意 "(张清语)。总言之,是真有话要讲,所以才说的。

这些 " 话 ",有评点,有考据,有猜想,有隐喻,有对当下的现实考量 …… 长短不一,张清从中选出 1274 条,结集出版为《清读全唐诗》一书,自况云:闲人闲笔闲书。

这一 " 闲 ",不由想到前些年出版《不必读书目》《七日谈》的刀尔登、写《祸枣集》译《塞耳彭自然史》的缪哲。他们同为河北籍作家,风格皆散淡,哲思甚绵长,与人处也是 " 有所交有所不交 ",与心相随,随性到底。

不禁好奇《清读全唐诗》,哪些话是张清不吐不快的呢?

试看几例——

他读徐晶《蔡起居山亭》,说这么美的山水吟诵,为何不要拿给世人听呢?因为世人耳俗,不足与道;读丁仙芝的《和荐福寺英公新构禅堂》,说丁诗人遗世独立,逍遥自在,夫复何求;读李白《别韦少府》,说他向往岩居林隐的隐士生活,又放不下对政治荣耀的倾慕,造次于是,颠沛于是,终于在捕风捉影中凋零于是;读顾况的《闲居怀旧》,说闲居在家,每日浇浇竹林花田,鼓腹而歌,这样的生活何等适意;

读孟浩然的《题张野人园庐》,羡慕张野人种田钓鱼为业,不与俗人交,感慨孟夫子有这样一位邻居,真幸运 ……

不得不说,入张清法眼的,都是 " 闲 "" 清 "" 隐 "" 心 "" 山 "" 野 " 等散淡自持之诗。所以,顾况为功名事业忧劳奔走都是虚妄;李泌心仪功成身退范蠡,是自古男儿皆为政治抱负所累;李白杜甫等人自由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从未曾,也永不会被驯服。有赞有叹有击掌有拍案,说是同道同好也好,说是感同身受也罢,张清出离世俗,游走诗境,观古人事,与古人言,像极扬之水 "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然张清又并非一味清心寡欲,超然尘外,他对诗对人对事自持其标准、判断和坚持。又有几例为证——

在众多题材中,他一眼看出唐诗的热门话题:边塞诗和宫怨诗。刘庭琦《从军》等边塞诗多有义气纵横、慷慨壮烈之作;袁晖《长门怨》之类的宫怨诗,多咏失宠后的相思、被弃后的怨望。可惜此二种皆流于异口同声,众口一词,腔调雷同。

他为那些被低估的诗人打抱不平,像李颀做诗,意绪纵横,才气勃发,有不可一世之概。高适,质直、不常调、多古意、少陈言。可惜均未受到后人重视。

他探佚各种蛛丝马迹,唐代诗人流行投赠唱和,诗文往还。李白和王维皆负盛名,但两人从未言及对方,而与他俩各有往来的杜甫和孟浩然等,也均无同时提及二者。为何文学界集体沉默?

他还将诗人的思想观照历史对比今昔。如聂夷中的《行路难》,打破了华夷之辩和狭隘的爱国主义;韩愈《符读书城南》,指出人生而平等不分贵贱、阶级分化由文化教育造成 …… 这些具有现代性的思想在一千多年前就闪耀出超时代的光芒,从而世代传承,影响至今。

……

林林总总,闪闪亮亮,在张清的清读中,你也许可以听闻秋壑春雷,照见天静月华。又得以穿越千年时光,感知恣意风流。

在这个万众痴迷于自我狂欢的时代,眼球基本委身于流量逻辑的当下,谁说了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说什么,自己说了什么,自己在意自己说了什么,自己满意自己说了什么 ……

书出之后,胡洪侠问,搞场活动?张清答,不了。

张清出版《清读全唐诗》,是读自己,读内心。

《清读全唐诗》

张清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12 月

深圳晚报记者 姚峥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