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4 月 9 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学鹏发布《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现代快报记者获悉,《纲要》中明确了 2035 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其中,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比 2020 年增长一倍以上,建成全球知名创新型城市。未来五年,南京将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发布会现场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远景目标呢?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纲要》中提到,按照 2035 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宏观环境、城市竞合趋势和自身条件,今后五年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探索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打造富于现代化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两万亿元的超大城市。具体表现为 " 四个高 ":
一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对标国际一流创新城市和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121" 战略,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形成一批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建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4% 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 54.5%,整体创新能力进入全球创新型城市行列。
二是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在高质量轨道上实现稳健增长,发展速度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十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2 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 6.5% 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更加突出,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初步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务中心、数据中心,国际要素集聚能力、生产服务功能和开放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更好发挥在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9 万元左右,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交通、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化、均等化、多元化走在前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长江南京段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市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 80%。城市人居品质显著提高,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四是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市域治理和服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建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治理效能迈上新台阶,法治建设满意度达到 90%。国家安全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取得更大成果,市民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高,公众安全感达到 95%。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胡玉梅 刘伟娟 潘荣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