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4-11
细胞衰老领域痛失科研大咖 中大师生追忆赵勇教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 虽然年轻,但是他治学十分严谨,在细胞衰老及端粒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是该领域研究的佼佼者。真是太可惜了。"4 月 8 日,年仅 45 岁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赵勇教授因病在广州猝然离世。闻此噩耗,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松阳洲教授悲痛惋惜道。

4 月 11 日上午,全国生物学界的多位科学家从各地赶到广州,与赵勇教授生前同事亲友一起,送别赵勇教授。当天下午,赵勇教授生前的领导、同事、学生、同学等在中大南校区旧生物楼生科院,一起缅怀这位爱国的科学家、学生的好老师和党的好干部。

" 出类拔萃的优秀 "

" 他不是一般的优秀,他是出类拔萃的优秀," 说起赵勇,他的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博导谭铮数度哽咽。

2003 年,赵勇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谭铮教授。博士期间他将生物物理学技术引入 G 四链体研究,开创领域先河,为 G 四链体的体外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手段;随后加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细胞生物学泰斗 Jerry Shay 和 Woodring Wright 实验室,从事端粒及端粒酶研究。他将生物物理学方法和细胞生物学完美结合,阐明端粒酶延伸端粒的动态过程及延伸模式调控机制,是国际上研究端粒领域年轻一代的佼佼者。Woodring Wright 教授评价道:" 实验室其他人很难赶上赵勇的卓越表现。"

在谭铮眼里,赵勇做学术很有天赋,而且异常勤奋,在博士期间就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 一个生科院的博士生结果在化学系‘炸开了锅’,从此之后,武汉大学大咖云集的化学系经常邀请我们去参与他们的讨论交流。"

学术之余,赵勇教授积极为师生服务,担任了很多重要行政职务,克己奉公,敢于担当,是一名党的好干部。他历任中山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人才发展办公室主任,校长助理,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他在岗期间兢兢业业,整合生命科学学院各项资源,为人才引进和学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 在这样重要的岗位之下,他在科研上一点都没落下 "。同事贺雄雷教授回忆到,赵勇教授逝世前一两个星期,他曾因学术问题向赵勇教授请教," 他很快转发给我三篇文章,对我学术研究帮助很大。这是真功夫,没有平时的积累不可能马上找到切题文章。"

" 学成归国不是牺牲 "

" 去国外学习他们的方法、思维,学会了就回国。" 这是赵勇教授平日里对学生的要求,事实上,他也身体力行实践着这一观念。

2011 年,在至少有四所美国知名大学(UCLA 等)向他抛出橄榄枝的情况下,他毅然选择回国,投身于国家生物科学事业的建设发展。

实际上,赵勇从来没有想过要留在美国。他的师弟、同样在美国做博后的唐骏博士说," 当时我问他选择哪个?他说,‘一个都不选,我要回中国,来美国就是为了回中国’。"

" 他是真正有志于提高和发展祖国的生命科学科研事业,选择回国发展,是一名爱国的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邹卫国说,每一个和赵勇教授熟悉的朋友都为他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的责任所感染。" 他在美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代表领域的最高科研水平,回国后同样成绩斐然。"

回国时,多所知名高校给赵勇开出了优厚的待遇条件,但他最后选择了中山大学。" 事实证明,赵勇的选择非常正确,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不图名和利,只求真正做事。" 松阳洲说,国内做端粒领域研究最强的就在中大,他是冲着科学研究来的。

赵勇入职中山大学后,很快就成立 " 细胞衰老与癌变 " 实验室,成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 " 靶向特异性抗癌新药和疫苗研发 " 的核心成员,继续从事端粒生物学研究和个体衰老的研究。

赵勇教授在细胞衰老方面的研究成绩斐然,他是国内研究端粒调控与细胞癌变关系的最优秀科学家之一,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申请(含授权)国内国际专利近十项,为端粒生物学及癌细胞生物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 一个会思考的科研工作者 "

这一系列光彩夺目成就的背后,是赵勇教授对科研的热爱和严谨。" 赵勇老师在科研方面特别严谨,逻辑思维强,有敏锐的科研眼光,总能在科研报告中抓住核心问题。他鼓励学生在科研过程中要多思考,想清楚之后再进行实验工作,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不要当技术员,要作一个会思考的科研工作者。" 赵勇教授团队成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海英副教授说。

与赵勇教授有过五年合作经历的上海交通大学曾凡一教授说," 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不时被他充满了活力的科研热情和精神所感染。谦虚能干、朴实奋进和严谨求实的作风是他留给我们的印象。"

赵勇教授一直怀有 " 科技报国 " 的坚定信念,他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在大地上真实服务于国家需要。疫情间,赵勇教授作为生科院的代表人调配了一系列珍贵资源,克服重重困难投身于新冠病毒溯源相关活动。

" ‘小赵’老师不是工作狂 "

" 印象里他永远穿着一件深灰色的衬衫,外面套着藏蓝色的运动服,永远带着微笑,目光中又透露着智慧与慈祥。"" 第一次见他,没有看到想象中的威严,反而是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师,听到了一席受用终身的教诲。"…

区别于对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工作和科研之外,生活中的赵勇教授是一个活泼的人。据学生回忆,赵勇教授非常注意身体健康,在较长时间伏案工作之后,他常常活动筋骨。" 他状态非常好 ",在马文宾教授的印象中,赵勇教授总是精力充沛。

所以,当体检时发现身体出现问题,医生建议住院他却因为工作太忙一直往后推时,大家看到的他,仍然 " 状态很好 "。直到听到他猝然离世的消息,师生们依旧难以接受他就这样离大家远去了。

马文宾痛心道:" 学院现正迎来空前的大好发展局面,他却走了。" 得知赵勇逝去的当天,他将这深深的遗憾附之诗中:" 花开未放东风老,月堕何堪镜蒙尘。千山有泪哀知己,万户同声悼友人。"

赵勇的学生说,老师生前与他们,亦师亦友,硕士和博士生们私下里会亲切地称他为 " 小赵 ",其人格魅力可见一斑。在他们眼中,赵勇是日理万机的院长、享有盛誉的爱国科学家,还是经验丰富、对学生体贴关爱的老师。

博士生李小翠自 2015 年开始跟赵勇教授学习,在她看来,赵勇帮助学生疏通细节问题,培养对课题把握的大局观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术的意义。" 是科学家的培养方式,而不是流水线的流程工作的人才培养。" 贺雄雷教授补充道。

2017 级博士生刘竞帆在整理照片时,曾被遗忘的受赵勇老师照顾的日常细节一幕幕涌上泪眼:骑车载她去参加实验室聚餐;毕业照时亲手系上为她系上领带;写满整整一页 A4 纸的学生个人学术总结 ……19 级本科班金树林写道:" 我将永远怀念赵勇老师。人往生之后,存在于外物。"

赵勇教授的突然离世,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和中国生命科学界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将永远缅怀他。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李一天 通讯员 王森 严海燕

相关标签

赵勇 科研 美国 生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