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4-13
多抓手助推振兴 清远老区村换新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连南瑶族自治县安田村老区革命史教育基地。通讯员供图

曾经是脱离不了 " 老、少、边、穷、山 " 特点的革命老区贫困村 ( 下称 " 老区村 " ) , 如今在清远这片大地上焕发了新颜 :122 个老区村的 9824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 ,25827 名革命老区贫困人口住上新房 , 教育、医疗有保障 ; 破落陈旧的灰蒙样貌被崭新规整的房屋、洁净平整的硬化村道、笔直明亮的路灯代替 ; 曾为家国奋战的先辈留下的遗迹也得到修缮和更新 , 红色资源为老区村增添独特的振兴活力 , 续写新的革命老区乡村篇章。

■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通讯员 邱景荣

投入资金建基础设施

老区村容村貌大变样

从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安田村上空俯瞰 , 红旗高扬 , 红顶小楼装修齐全 , 规整相连 , 干净硬化村道纵横其间 , 村口的 " 安田新居 " 大门明媚大气 , 若非村里石碑上革命历史介绍的提醒 , 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一个贫困落后的老区村。

原来 , 自 2013 年以来 , 安田村便开始筹划和打造 " 幸福安居示范村 ", 投入资金集中建设 100 套安居房 , 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开展精准扶贫后 , 安田村在帮扶单位带领下又继续硬化通村道路、完善饮水设施建设 , 还逐步搭建起卫生室、文化室、村文化广场等 , 村里的泥砖危房也被彻底消灭 ," 村美、业兴、家富、人和 " 的美丽小乡村样貌逐渐成为安田村的现实。

安田村的嬗变 , 是清远市老区村变革的一个缩影。

从 2012 年开始 , 清远市就为占贫困村 47% 比例的 122 个老区村安排了每年 200 万至 300 万元的老区建设专项资金 , 主要用于老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 包括道路、桥梁、农田水利等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 , 解决老区人民行路难、饮水难等 " 五难 " 问题 , 促进革命老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 增强革命老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截至 2020 年 , 清远市老区村庄累计建设 157 个项目 , 涵盖 8 个县 ( 市区 ) 约 143 公里的道路硬底化、32 个水利工程、22 个桥梁工程和 15 个饮水建设工程等。同时 , 各县 ( 市区 ) 也额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老区水圳、水渠、机耕路硬底化、镇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道路通了 , 自来水通了 , 路灯亮了 , 环境卫生搞好了 , 老区村容村貌亮化净化 , 焕然一新。

保护性开发红色资源

老区村产业多管齐下

红色革命遗迹是老区村的独特资源 , 近年来 , 清远市各县 ( 市区 ) 也结合自身实际对老区村的红色资源进行保护性修缮和开发 , 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色产业。

红色革命遗址是最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在 " 保护为主 " 的原则上 , 清新区英德市、连州市、阳山县等均下力气对各自的红色资源进行修缮开发 : 清新区投入 50 万元对区内的纪念设施、烈士墓等进行修缮维护 , 仅 2020 年 , 清新区的思源室及革命教育基地就迎来一万多党员参观学习。同时 , 他们还加大了对红色革命遗迹的宣传 : 连南瑶族自治县出版了《连南瑶族自治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清新区收集整理了老区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斗争史 , 并编成书籍和制成光碟 , 供广大党员干部流通学习。

此外 , 红色资源也给老区村带来了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的机会。

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便以 " 阳山人民武装起义纪念碑 " 和纪念馆为核心 , 利用知青文化展馆、古炮楼等红色载体 , 打造了雷公岩、青文化体验基地等一批红色旅游线路、景点 ; 还成功举办 " 阳驴 " 登山徒步嘉年华活动 , 开辟了 8 条特色线路。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被选定为省 " 红色村 " 后 , 将村里红色资源与当地茶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绿色资源结合 , 并依托 " 积庆里 " 红茶谷、仙湖度假区等旅游资源 , 打造 " 革命路 " 红色旅游路线 , 促进了 " 以红带绿、以绿促红、红绿结合 " 项目的健康持续发展。

多管齐下是清远市推动老区村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 , 除了设立专项资金改善老区村基础设施、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外 , 清远市构建了牢固的政策保障体系 , 确保老区贫困村民全面实现 " 两不愁 "" 三保障 "。另外 , 烈士后裔长效机制、产业帮扶、金

相关标签

基础设施 清远 文化 教育 专项资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