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一句最有名的口号:来了就是深圳人。
这句话曾被悬挂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印在许多公交车的站牌上,也被创作成了饱含着这座城市的初心和热爱的歌曲,曲风如流水般欢快。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让来自可能是广东、湖南、广西等各地的奋斗者在介绍自己时会说," 我来自深圳 "。
每一位在深奋斗的人,每一个行业里的王者,都与深圳有着不一样的联结点。这座城市以创新闻名世界,这座城市的飞速成长,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 " 王者 ",我们当中的每一员都在努力地为 " 创新之城 " 代言。
围绕 # 十万个来深圳的理由 # 话题,深圳晚报总结了 5 位优秀青年的奋斗故事。想与这座城市谈谈,成功的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充满活力、创意新锐的青年导演王绍涵。
在身边人眼里,王绍涵似乎是一座创意的喷泉,任何题材、任何故事在他的编排处理下,都能以一种十分出其不意又淋漓尽致的方式展现。在担任深圳晚报深晚影业总导演期间,他导演、策划、参与的影片已超 200 部,据他说,这 200 余部影片的灵感几乎都来源于他对深圳这座城的热爱。
深圳给了他开拓的勇气
深圳给王绍涵的初印象是 " 气候真好 "。2016 年,王绍涵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毕业后," 投奔 " 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深圳开设的工作室。" 当时没多想,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觉得特别温暖特别舒服。"
刚毕业的时候总是有些迷茫的。一段时间后,他又去了北京拍摄纪录片、网剧。" 那时很难明确自己职业道路的发展方向,只是想多尝试不同的感觉,试得多了就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了。"
王绍涵本科专业是新闻学,这是个特别的专业,即便将来不从事相关工作,媒体也总是新闻系学生心中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结。毕业 2 年后,这种情结逐渐发了芽,王绍涵决定,要将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与电影结合起来,在机缘巧合下,2018 年 1 月,他回到深圳,进入深圳晚报深晚影业担任总导演。
与王绍涵同班的研究生同学,有的留在了香港,有的去了北京、上海等电影行业发展十分茂盛的城市,而王绍涵却走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 在电影艺术这方面,比起延续,我更想开拓,深圳需要开拓,也具备完善的开拓条件。"
深圳给王绍涵的第二印象是 " 开放包容 "。在他看来,这里有庞大的经济体量、优质的人才汇聚、开放的政策支持,是创意产业最喜爱的土壤。在朋友看来,他是一名开拓的勇士,而在他看来,是深圳给了他开拓的勇气。
创意王者从生活中汲取能量
就目前看来,王绍涵的 " 开拓 " 已初有成效,他参与拍摄的影片屡屡获奖,他本人也屡获业内重量级奖项。其中,长片剧本《夜车》入选 2020 金鸡电影创投大会、2020 澳门国际电影节创投大会提名奖等;《离不开的深圳》获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 CSFF 金鹏短片导演扶持计划最佳创意短视频;短片《了无痕》获首届贾樟柯艺术中心 86-0358 电影短片交流周竞赛单元最佳短片奖、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一角展映影片 ……
但工作中表现优异,并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工作狂。王绍涵一直是工作生活 " 两手抓 ",全情投入工作的同时,也十分在意生活品质。在这一方面,他与深圳又达成了某种默契。
深圳给王绍涵的第三印象是 " 适合生活 "。" 以最朴素的眼光来看,深圳的自然环境很好,公园很多,片区配套也很完整,隔几步就有一个便利店,隔几条街就有一个商场,即便我只在家门前活动,也完全能满足生活的很多需要。" 王绍涵认为,深圳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为深圳人打造优质的人居环境,而优质的生活环境对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的创意灵感几乎全部来源于生活,我向前奔跑的能量也是从生活中汲取的。"
在深圳不断拍摄影片,使得王绍涵对深圳的了解越来越深,也越来越离不开了,他似乎也越来越明白,深圳这座永远年轻的城市动力的来源。" 我觉得电影是个很好的东西,它能把你觉得惊心动魄的东西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讲述出来,而看到它的人,也会感受到这种惊心动魄,这就是精神的传递。"
深圳给王绍涵的第四印象是 " 传承 "。" 一个人在深圳奋斗多年后达到某种高度,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打动别人,吸引无数怀着梦想的年轻人一起努力,大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为深圳创造价值、增添活力,我认为这个过程也是深圳精神的传承。" 王绍涵正在做的,也是在电影艺术中找寻、展现深圳精神的传承,未来,他将把深圳作为终身的阵地,释放他对电影、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深圳晚报记者 刘轶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