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4-18
分餐而食,出门仪仗队护送……东吴最后一位名将丁奉家族墓展,再现虎将一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现代快报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东汉末年分三国,金戈铁马,群雄四起,名将辈出,周瑜、黄盖、陆逊、鲁肃 …… 在众多的名将中,丁奉也是榜上有名的一个,史称 " 江表之虎臣 "。他骁勇善战,戎马一生,服侍了四朝君主,见证了东吴的兴衰。

4 月 18 日 " 国际古迹遗址日 " 当天," 东吴名将 江表虎臣——东吴丁奉家族墓出土文物展 "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再现了丁奉家族墓的发掘过程,同时,展现了东吴最后一位名将丁奉传奇的一生。

几十个字,确认墓主是一代名将丁奉

本次展览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六朝博物馆联合承办。

" 按照《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条例》规定,所有土地在出让之前都必须进行考古工作。2019 年下半年,鼓楼区五佰村这块土地出让前,我们到实地进行勘探,发现了六朝早期墓葬。"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考古领队周保华介绍,受疫情影响,2020 年 5 月,他们正式进场进行挖掘。经过半年,发现并清理古代墓葬 10 座,其中 4 座东吴砖室墓保存较好,方向基本一致,东西并列排列,因此推测是家族墓。

周保华说,联排的 4 座墓,其中 3 号墓是丁奉和他妻子的合葬墓。

△展出 " 丁奉砖地券文 "

怎么确认墓主是丁奉呢?展厅 C 位的玻璃展柜中,摆放着 4 块墓砖,其中的三块成一组,另一块则自成一体。细看,墓砖上有铭文,其中一块刻着:太元元年八月廿七,良月吉日,大汝庐江安丰离妃,今于莫府山下立冢,宅葬从天买地从地买宅雇钱三百 …… 而另一组三块砖刻着:建衡三年八月十六日,良月吉日,大男使持节左军师右大司马,徐州牧左护军无难右部都督,大将军安丰侯庐江安丰丁奉,今于莫府山立冢宅葬从天买地从地买宅雇钱三百万 ……" 太元元年,就是公元 251 年,大汝庐江安丰离妃,表明了她的身份,是丁奉的妻子。而建衡三年则是公元 271 年,大将军安丰侯庐江安丰丁奉,表明墓主就是丁奉!" 周保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正是通过这些砖上的铭文,从而确认了墓主是东吴的最后一位名将和他的妻子。

从墓砖上的铭文,也可以知道,丁奉的妻子离妃辞世 20 年后,丁奉辞世,和妻子合葬在一起。

△展出的 " 铜立人俑 "

△展出的 " 魂瓶 "

戎马一生,出门有仪仗队护送

丁奉是什么人?他戎马一生,纵跨整个东吴时期,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兴衰存亡。他去世后九年,东吴灭亡。

周保华说,就目前发现而言,丁奉墓是具有明确记载的官职最高的三国东吴名将墓。" 南京以及周边地区,同时期的墓葬发现很多,比如安徽的朱然墓、南京江宁的上坊大墓、苏州虎丘东吴墓等,有些虽然规格比这次发现的大,但除了朱然墓之外,并没有明确记载。这次重要考古发现,为南京六朝墓葬研究,尤其为东吴时期达官贵族墓葬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 骑马俑 " 背部有花纹图案

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一套釉陶骑马俑让考古专家们惊喜。这组釉陶骑马俑,是一支出行仪仗队的微缩版定格:人高马大的领队在前,身后跟着一支 " 马背上的乐队 ",有击鼓的、吹箫的、弹奏的 …… 他们装备严整,鼓吹大奏,仪式感、气势十足。

" 丁奉墓中出土的这批釉陶骑马俑,虽然都已经破碎,但仍然可以看出或敲鼓、或吹箫的形态,推测为一组骑马鼓吹仪仗俑。他们装备严整,鼓角齐鸣,颇有出行的气势;又或是庆祝将领得胜归来,鼓吹大奏 ……" 周保华说,这套骑马俑在南京地区还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不多见。此前,湖南长沙金盆岭西晋墓曾经出土仪仗青瓷骑马俑,甘肃武威雷台汉墓曾出土铜兵马仪仗俑队。

△现场展示的 " 骑马俑 "

" 骑马鼓槌仪仗,是皇帝对于皇亲国戚或者功臣的赏赐,是功勋、地位的象征。" 周保华说,丁奉位极人臣,他生前肯定是拥有这样的仪仗规模的,因此死后才能以这样俑随葬。

周保华介绍,这套骑马俑做得非常精美,基本是当时的胡人形象,高鼻子深目。领队和它骑的马个头尤其高大一些,可能是持节或持旗帜在前面带队的。

吃得讲究,分餐而食

作为东吴世家大族墓葬,丁奉家族墓出土了哪些宝贝?古人视死如生,生前拥有的一切,都要 " 来一套 " 随葬。这不,从青瓷罐、碗、盏、碟、水井、方盒、熏、羊圈、猪圈、狗圈、磨盘、水碓、臼、杵等模型明器,到金步摇上的桃形叶片、金坠件、剪刀、镊子、铜镜等生活用品,还有家禽家畜的模型 …… 这场展览都集齐了。

△展出的生活用具

" 丁奉辞世后,应该是厚葬,但是从出土器物来看,以青瓷、陶器居多。这是因为,4 座墓葬都被盗扰过。" 周保华说,从盗墓洞来看,古墓在早期就被盗了。

△展出的 " 青瓷盒 "

众多的出土文物中,陶盒、青瓷盒、青瓷槅特别吸睛。其中,陶盒和青瓷盒看起来特别像现代版饭盒。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周保华解释说,可能是盛放食物的,可能是当时的吃食。但具体是什么,由于已经腐烂没了,已经无从考证。而青瓷槅、陶槅分格分区,很像现在食堂里用的餐盘。我们现在开始提倡分餐制,其实六朝时期,人们的用餐方式就是 " 分餐制 "。

△展出的 " 陶槅 "

【推测】

丁奉究竟活了多少岁?推测是一个长寿老将军

作为一代名将,丁奉究竟活了多少岁?周保华说,这很难说。不管是史料,还是从出土文物来看,都推测不出确切的年龄。" 从出土的铭文砖来看,丁奉是公元 271 年辞世的。但是,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不管是史料,还是墓砖铭文,都没有提到。"

不过,丁奉的年龄,大概可以推测出来。" 应该是七八十岁,是一个长寿的老将军。" 他戎马一生,年少时跟随甘宁、陆逊、潘璋等名将。公元 252 年,孙权去世后,少主孙亮称帝,寒冬腊月里魏军来攻吴,攻取东吴要塞东兴城。丁奉率三千军士作为先锋,当时天降大雪,魏军在营中举办酒会。丁奉命全军脱去厚重甲衣,只带短刀杀入敌营,全歼魏军前锋。这就是史书记载的 " 东兴之战 ",《三国演义》中称为 " 丁奉雪中奋短兵 "。他还为吴景帝孙休出谋划策,诛杀当时的权臣孙綝,因此升迁为大将军。孙休死后,丁奉等人拥立乌程侯孙皓为帝,由此走上政治巅峰。他的一生,纵跨整个东吴时期,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任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兴衰存亡。他去世后九年,东吴灭亡。

丁奉从微末起家,一时殊荣无比,但结局又很惨淡。因为一点小小的战斗失利,吴主孙皓杀了他的先导官。他去世以后,孙皓又以 " 前事 " 为由,把他全家流放到现在的江西一带。他的儿子丁温,有记载说也是被孙皓所杀。后来还有一段典故记载,丁奉家的房子后来成为 " 凶宅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 / 文 徐洋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