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4-19
“非遗进校园”看什么?60余位呼伦贝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展演者与你互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4 月 17 日,北京师范大学非遗传习坊落成典礼暨呼伦贝尔 " 非遗进校园 " 开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清远市人民政府、珠海市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导,各级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珠海园区师生以及珠海金鼎中学、金凤小学师生代表共二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据了解,新落成的非遗传习坊高标准、有特色、专业性强,是全国高校范围内为数不多致力于非遗传承、传习的专业化场所。传习坊集传习、小型藏馆、展览、展演等功能于一体,建筑面积 1221.3 平方米,主要用于开展非遗实践教学、非遗实践培训、非遗实践研讨、非遗实践创新等活动,同时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传习坊对其他高校、中小学学生开放,作为非遗教育的第二课堂,力争将传习坊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非遗教育高地。

作为非遗传习坊承办的首场活动——呼伦贝尔 " 非遗进校园 " 系列活动为期 5 天,由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等合作举办,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加强北部边疆与大湾区的连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融入师生。活动以非遗传习坊、校园蒙古包为主要场地,邀请了 60 余位呼伦贝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展演者来到珠海校区,开展 17 项非遗项目活态传承、展览展示和互动体验。

非遗传习坊传习室里,有呼伦贝尔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习制作 " 鄂温克族太阳花 " 与 " 达斡尔族哈尼卡 "。除了园区的师生,现场还有来自金鼎中学、金凤小学的中小学生认真学习非遗制作技艺,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新鲜好奇,兴致勃勃地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手工艺。

传习坊的展览区则展示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蒙古族银器制作技艺、蒙古族皮雕、蒙医药、民族服饰等内蒙古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还有主题为 " 多彩非遗 · 辽阔草原 " 的摄影图片展。

当日活动中,师生们深度体验了游牧民族居住文化的特点,欣赏了蒙古族的呼麦、长调民歌、马头琴、四胡等优美独特的歌曲与音乐,观赏了精彩的巴尔虎搏克(摔跤)与巴尔虎通克(射箭)、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等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

主办方表示,非遗传习坊的建成和对外开放,为珠海市非遗人才培养、非遗传承培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北师大非遗平台除了承担校内的非遗研究任务之外,还可以作为珠海中小学的第二课堂,不断吸引和培养新一代传承人与传承群体,从而使珠海市的非遗传承链得到良好的维护与持续性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 通讯员北师珠 马骁

相关标签

呼伦贝尔 代表性 文化 珠海 北京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