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 央视 3.15 晚会 " 对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搜集人脸信息,可能对公民的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侵害等情况进行深入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为更好的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营造更加安全的消费环境和生活环境,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在上级检察机关的统一部署下,结合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开展了南山区 " 规范使用人体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检察公益诉讼 " 专项行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识别技术从密码识别、芯片识别发展到指纹、人脸等人体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但是人体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的使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埋藏着不小的安全隐患。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南山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专门成立 2 个调查小组,从 4 月 1 号开始对南山区 8 个街道内使用 " 人脸识别摄像头 "" 刷脸开门 "" 指纹开门 " 等可能存在使用相关设备对人体生物学特征信息采集识别的大型商超、住宅小区等场所开展实地摸排。
日前,南山区检察院在前期摸排调查的基础上,联合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开展 " 规范使用人体生物特征采集识别系统 " 专项联合执法活动,对南山区部分商圈的商家展开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该院发现部分商家存在未经顾客同意、未经相关部门批准安装了具有违规抓取人脸信息的摄影摄像设备及未经顾客同意安装具有录音功能的摄像设备等情况。
面部识别、指纹、虹膜等人体生物特征信息,较之以往的密码等个人信息,其最大的特征在于 " 不可变性 ",一旦被盗用个人难以变更,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也更大,而传统单一的民事诉讼、行政处罚、刑事追究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 " 以点带面 " 的综合治理效果。检察系统的公益诉讼具有延伸性的社会治理张力,可以调动诸多手段,协同多个部门,将作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径。
民生无小事。办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核心和要义。下一步,南山区检察院将结合调查情况,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 " 公益诉讼 + 跟进监督 + 治理建议 + 专题调研 + 协作机制 " 的个人信息闭环保护模式,为人民群众的人脸等个人信息安全建筑 " 保护墙 "。
深圳晚报记者 伊宵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