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21
深晚报道|奇葩说导师刘擎新作《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首发,带领读者重获崭新的自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看过新一季奇葩说的观众,想必对刘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面对 " 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要不要回 " 这一辩题,刘擎的一句 " 人是目的而非工具 " 让这位曾经鲜有人关注的哲学教授走到大众眼前,成为了 " 理想主义者 " 和 " 人间清醒 " 的代言人。

4 月 21 日晚,刘擎携新书《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做客深圳的 "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 ",在深圳书城中心城跟读者一起以理性化的方式探索世界和自己,思考、探讨 " 人应当信奉什么 "" 应当怎样生活 "" 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 " 等诸多问题。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博集天卷,2021 年 4 月出版

他让哲学走下神坛,用智慧和温柔圈粉

1963 年出生的刘擎,是国内政治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政治学系博士生导师。20 多岁时,为了弄清 " 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他弃工从文,赴美留学,此后便一直在象牙塔里专注学术研究,被学者许纪霖称为 " 中国知识界一个独特的存在 "。自 2003 年起,他每年年末都会撰写一份西方思想界年度述评,备受学界关注,学者陈嘉映评价道:" 国内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写出来。"

在《奇葩说》播出之前,他做过最出圈的事情就是录网课,讲的还是小众且冷门的西方现代思想。奇葩说之后,他身上多了一个标签—— " 清醒的现代人 ",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捧的精神领袖,开启了从象牙塔走向大众的 " 破圈 " 之旅。

21 日晚,刘擎现身全国新书首发中心首场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火爆。刘擎表示,在此之前,他曾多次来到深圳,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精神、非常有朝气的城市,深圳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气息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作为首波嘉宾,他既感到万分荣幸,又诚惶诚恐,希望能够借全国新书首发中心,让更多读者了解他的新书。

谈到本次来深圳 " 全国新书首发中心 " 分享的新书,刘擎说:" 在‘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这件事上,没有所谓的‘人生导师’,我也不是,其实所有人都是同学,我的新书就是同学写给同学的作品。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从掌握生活开始

一个现代人怎样才能有好的生活?

在刘擎看来,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不是因为完全没有答案,而是有太多答案。我们该如何选择?又如何阐明自己的理由?刘擎在新书《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中,通过发人深省的文字启发我们以理性化的方式来探索世界和自己。

对于被知识精英阶层批判的知识付费业务,他的看法是:" 商业逻辑支持知识的大众化,这既可能使知识‘庸俗化’,也会让知识获得强健的生命力。"

关于房地产问题,在书中,刘擎也尝试超越经济视野,从人文和社会视野去理解住房需求:" 所谓刚性需求或者基本生存条件不只是物质性的,也和社会文化心态有关,刚性需求渗入了‘心性’的要素。…… 为什么需要远大于身体体积的居住空间?除了人的感官体验,还有社会地位、身份认同和同伴期待等社会认知,文化和心态的要素。"

对于自身正在经历的学者明星化,他则在书中引用哲学家马库斯 · 加布里埃尔的案例论证:" 流行并不注定流于肤浅。严肃的哲学家依然可以吸引广泛的读者而无须变得圆滑或肤浅。"

他也坦言表示,他参加综艺的初心,仅仅是想要尝试搭建起象牙塔中的知识分子与公共领域大众之间沟通对话的桥梁,当下的自己也正在面临明星化之后的种种考验,这是检验一个人精神强度的一种考验。

被问及什么才算是 " 清醒 ",在活动现场,刘擎也给出他的定义:" 要能够自觉,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

不思辨,是当代年轻人焦虑的源头

在刘擎看来,当下碎片化、短平快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大家沉湎于大量的、丰富的、有趣的资讯中,逐渐丧失了深度阅读的能力,欠缺了很多长程的深入的思考,也就不容易建立起系统化的思考框架。所以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以为的 " 自己的答案 " 就总是在游荡,会反复摇摆。

他表示,面对一个问题," 思考与不思考的判断会有不同。你去阅读和探索,甚至哲学性地去思考之后,你会发现各种大问题都有不同的主张。"

而只有当具备了系统化的思想体系,在面对不同观点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理由来应对这些不同观点的质疑、批评和挑战。无论坚持或改变自己的想法,都有足够的理由,这才称得上是具备了可持续的自主性。

如何培养这种自主性,建立系统化的思考?

在新书《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中,刘擎没有选择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结合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众多元素,去拆解、分析一个个社会议题,向大家展现他的思辨逻辑,以求大众在面对这个时代时,能够辨析问题与观念的来龙去脉,澄清我们的处境与自我理解,重建对未来的想象。就像清华大学教授刘瑜对这本的评价:" 他总在追问最重大的问题,但并不急于找到答案,而是引领着读者探寻沿途层峦叠嶂的风景。"

他表示,尽管在当下这个多元的社会中,要形成具有主体性的、内在统一的自我是非常困难的,但仍然有可能去接近这个目标。迷茫永远不会消失。有一些迷茫和困惑不解是有意义的,因为它会驱动生命的不断发展。

所以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从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么做开始,迈开脚步,打开思想,去接触生活的更多可能、开垦属于自己的领地,打破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感,重获崭新的 " 自我理解 "。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摄影 余海洪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