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4-22
重拾教师心灵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教师 卜文华

今天恒大绿洲学校借助《正面管教》读书会,开启了对教师深度成长陪伴的旅程。回想过往 5 年,文华齐家读书会对家长的深度陪伴,感慨万千。

想起 2007 年 12 月,学校派我去广西北海参加钟志农老师的团体辅导培训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为我陪伴儿子成长过程中,一件件低效乃至无效的教育阵阵懊悔,感觉肠子都要悔青了,恨不得从头来过。

可学习回来面对儿子,我所有的管教方式在懊悔内疚中依然没有改变,充满了对儿子的不信任,担心。恐惧焦虑,像弥漫的空气一样挥之不去。

在面对现状想要做点什么改变的时候,参加了 2008 年元月的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从此开启了我内在的探索之旅,原本是想通过学习学点什么点金之术,把儿子点石成金的,可在最初学习的路上却发现:怎么学了一大堆的心理学的专用名词,却感觉那么不好使,因为基本上无效,直到 2013 年接触到心理教练,才知道需要点化的人是我呀,而不是别人之后,上高二的儿子终于说了一句:妈妈你变了。

也许当面对我们教师既是老师又是爸爸妈妈这样的多重身份时,学习及深度成长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影响的生命,以及生命陪伴生命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读序的过程中,一些精华的句段在一次次地冲击着大家。如: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先要赢得孩子的心。

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和善能抵消过于坚定所造成的所有问题(反叛、拒绝、对自尊的挫伤),而坚定则能抵消过于和善所造成的所有问题,(骄纵、操纵父母、被宠坏的小淘气鬼、对自尊的挫伤)。

安娜老师的一句话触动了我:过往所有的发生都是资源,没有好坏,如果想要鲜花就多种玫瑰,杂草自然无处可生。

我开始释然。

因为,经由我过往养育孩子的错误,带着一颗自我救赎的愿力,借助读书会的平台,更多智慧的爸爸妈妈走了进来,开始了他们的内在成长之旅,也目睹了他们日积月累学习反思之后的改变。

其实这种改变的本质就是让自己可以接触自己的内心,接触自己的感觉,让自己表里一致。

在心理治疗的用词中,我们常说这个人不能接触自己的感觉,什么叫做 " 不能接触自己的感觉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七情六欲是人人都有的感觉,可是有一些人怒时不让自己怒,哀时不让自己哀,久而久之喜也不知自己喜,乐也不知自己乐,失去对自己情绪的体悟,严重时可导致精神分裂。

我们以为避免接触某些不好的感受,是为了要保护自己。问题是,这种保护作用非但没起到,有时还会制造新的问题。失去感觉的人是最难相处的人,乍眼看去他们好像刀枪不入,骨子里却最不堪一击,人的精神健康并不在乎逞强与否,却需要有伸缩性,最好是加一份痛快,笑得狂,哭的尽,怒的惊人,勇敢地面对内心各种复杂情绪,你才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是因为有所感受。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会和自己的感受断开呢?是因为从小我们是从我们的原生家庭和生活学习的学校社会中习得的。在面对诸多给我们输入的 " 你不许 "" 你不应该 "" 你必须这样 " 的信念中,我们为了不让自己受伤,将自己一层层地包裹起来。

由此我想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完整的呐喊,教师内心要说的不是应该如何,而是在说对我们而言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我?于是我们更要关照教师内心,使其不会僵化,对深层的自我待之如友,培养一种自身认同和完整的意识,使我们无论在哪里都感到回归了灵魂家园。

可喜的是,现在开始了我们教师的内在探索之旅,正如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一句问话:我们怎样才能重拾心灵,从而拥有完整的心灵向他人敞开呢?

此刻我们正在路上。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