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22
深晚报道|南科大医学院项目26天完成涉东江水源隧洞内加固工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5 日,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负责建设的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项目涉东江水源工程隧洞洞内结构加固工程顺利移交市水务部门。项目利用短短 26 天,在地下隧洞内的特殊施工作业环境下实际施工仅 20 天,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隧洞内加固建设任务,总工期进度提前一天,实现了安全 0 事故、合同履约率 100%。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项目(以下简称 " 医学院项目 ")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直属单位工程管理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用地涉及深圳重大水源工程——东江水源工程,该水源工程为长远解决深圳水源短缺问题、保障深圳和香港供水而建,工程横穿医学院项目建设用地下方。

为确保医学院项目建设任务有序推进和东江水源工程安全,项目团队利用 3 月 8 日至 4 月 6 日共计 30 天的东江水源工程停水检修期,对长达 249.63 延长米的医学院项目涉东江水源工程隧洞洞内进行加固施工。3 月 8 日隧洞正式停水开洞,在市水务部门完成隧洞内空气检测和隧洞缺陷雷达探测后,施工单位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3 月 10 日正式进洞施工,4 月 1 日项目通过竣工初验,4 月 4 日完成场地清理、材料设备离场、施工人员撤离等工作,4 月 5 日上午经再次验收合格后移交市水务部门。

此次施工难度大、专业性强,隧洞加固方式为回填灌浆、内贴钢板 + 型钢,结构加固施工多达 20 多道工序,比同类型的小型工程多 15 道工序,弧形钢板单件重约 3 吨,顶升安装高度 6 米,钢花管及系统锚杆钻孔深度 3 米,需穿过钢板层、30 公分厚的砼墙体、破碎岩石层,高难度施工对有限的工期提出了巨大挑战。

▲隧道施工现场

项目材料堆场以及生活办公区距离施工现场 3.8 公里,隧洞内有 5 厘米 -15 厘米的积水,进入隧洞内通行道路宽度不足 4 米,高效的工人通勤、洞内长距离运输、照明成为难题。洞内空间狭小,通风污染风险高,施工区域距离最近的两个通风口 4.3 公里,如何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空气质量问题也亟待解决。

面临诸多困难,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项目团队坚持党建引领,提前策划加固工程实施方案,多次组织技术论证会和施工方案评审会,统筹推进项目,再现深圳速度。

为做好项目招标策划和施工管理策划,中心领导带队到市水务主管部门学习东江水源工程加固施工的管理经验,了解东江水源工程加固施工单位履约情况。

施工招标完成后,施工单位武大巨成在春节假期后从全国各分公司抽调有丰富技术经验的自有工人,一周内组建了一支符合疫情防控要求、有近 300 名劳务人员的施工队,且开工前所有材料设备已进场。

▲施工现场

医学院项目党组织隶属工程管理中心第六临时党支部,项目坚持党建引领攻坚克难,积极发掘并激励一线劳务人员中的骨干力量,评选朱全虎等 6 名技术人员获 " 应急抢险能手 " 称号。第六临时党支部与南科大基建办党支部、东江水源布吉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同推进医学院项目建设。

使用结构胶 40 吨、安装钢板 310 吨、钢花管锚杆安装 1605 延长米、钢板焊缝长 912 延长米 ……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项目涉东江水源工程隧洞洞内结构加固工程是市建筑工务署负责的第一个涉水源工程的隧洞加固工程,也是东江水源工程建成 20 年来加固施工里程最长、任务最重的工程,市建筑工务署与各参建单位直面困难,一鼓作气、精心施策、多方协调,成功实现了项目的高效能、高品质建设,为保障东江水源工程安全和深港两地供水安全、实现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项目有序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晚报记者 杜婷 通讯员 李森

相关标签

深圳 南方科技大学 质量问题 学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