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了解。3 月 30 日是双相情感障碍日,大部分人对抑郁、焦虑、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有一定的概念,但对于双相情感障碍很多人并不了解。为了加强和推进深圳市社会心理服务建设试点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3 月 30 日,幸福人生大讲堂邀请深圳市康宁医院双相障碍科医生白渊瀚为市民们带来一场主题为 " 摇摆的双相,起伏的人生 " 的公益讲座。
双相障碍是什么呢?
中医上将人的情绪分类 7 类,喜怒哀乐悲恐惊。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感受到情绪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愉悦的状态,另外一个是情绪低落和不开心状态,这两种情绪的两极变化就是双相。
大脑是调控所有的情绪的器官,调控情绪的中枢如果发生了问题,大脑无法控制情绪,就会出现障碍。所以双相情感障碍就是大脑调节愉悦和低落的功能发生了紊乱。医学上双相障碍又称为躁郁症,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障碍,典型特征是间断性的躁狂或者轻躁狂的发作和抑郁的发作。白渊瀚强调,双相障碍的患者其核心特征是情绪不稳定。2019 年我国的一项精神卫生健康的调查显示,双相相关的一些障碍终生患病率在 0.6% 左右。
双相情感障碍有哪些表现?
白渊瀚表示,医生在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时主要有两个标准。第一,情绪是否有高低起伏的变化,病人目前的表现符不符合双相躁狂或者抑郁的症状。症状是否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工作和一些社会职业功能,并带来很大的痛苦。第二,有无相关内分泌科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增高或者甲状腺功能的减低,和情绪高低有关联。
白渊瀚介绍,在躁狂发作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会感到很开心,自信心膨胀,睡眠需求量减少。正常成年人可能需要 7 到 8 个小时的睡眠,但是双相躁狂的患者,可能只需要 1 到 4 个小时。在躁狂发作人群当中,明显的特征是思维联想速度的增快,言语量增多,并且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的无关事情所吸引。
另外一个极端,是患者容易情绪的低落。在抑郁发作的时,患者通常经历了明显的食欲下降和体重改变。这时的患者容易经历失眠,同时感到大脑迟钝,思考能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出现内疚、自卑、自责等悲观消极的观念,甚至采取一些伤害自己的极端行为。
白渊瀚表示双相障碍的成因非常复杂。压力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目前双相障碍所有病因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明确的解释。白渊瀚认为双相障碍不仅和生活中外界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应激相关,还和患者双相障碍患病的易感性,一些大脑的神经递质、基因等等因素相关。
如何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目前,国内外针对双相情感障碍的首选治疗手段都是药物。治疗双相障碍的药物总称叫做心境稳定剂,在治疗中有三个作用。首先,药物可以解决躁狂发作或者抑郁发作两个问题。使用药物之后,患者的情绪会相对稳定,不会在躁狂和抑郁两个状态来回转换。第三,在情绪稳定之后,药物会预防躁狂和抑郁的复发。
双相情感障碍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生要兼顾患者兴奋和郁闷的状况。所以治疗的过程也是寻找平衡点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心境进行评估之后,找到恰当的治疗点。
白渊瀚强调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一定要规律服药。在服药初期,药物浓度会处于比较波动的状态,此时症状也处于波动状态,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药物浓度在体内逐渐达到稳定的状态,情绪也逐渐趋于平稳。如果在这个时候,把停药,容易恢复到浓度不稳定的状态,紧接着症状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在患者急性期的时,一般首先使用药物,当患者达到稳定的状态的时候,才能跟进心理治疗。所以心理治疗的原则时要在稳定期使用,药物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且患者有主动诉求。当患者达到临床痊愈时,实际上大脑的功能并没有恢复。大脑的功能恢复是迟于情绪的变化。因此,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都需要长期坚持,直到大脑功能与情绪波动达到相对吻合的状态,才能考虑慢慢减停药物。治疗时间最少需要 9 个月,长可达十几年。
双相障碍患者如何回归社会
关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如何回归社会的问题,白渊瀚给出了三个建议。首先,患者要规律运动,规律生活。单纯的高强度运动能够改善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分泌,可以改善郁闷或者兴奋的情绪状态,同时对抗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预防疾病的复发。
白渊瀚还建议患者恢复期,到社区做义工。做义工能够帮助患者重新认识到自己的,通过帮助别人的过程,获得尊重。同时,通过跟他人的交流和接触,帮助他们进一步融入并最终回归社会。
白渊瀚表示,如果确诊双相障碍,第一时间应该到专业机构咨询医生,跟医生探讨出现病症的原因。医生会根据具体状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治疗。双相障碍的治疗相对复杂,需要同时照顾躁狂、抑郁两种情绪,且需要长期治疗。除了药物和心理康复锻炼等等的治疗,还需要家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的支持,和更多的包容、理解,为他们的治疗和康复提供良好的环境。
深圳晚报记者 沈静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