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在周恩来总理铜像前缅怀,在序厅重温入党誓词,在展厅上特殊的微党课,在旧址寻访 ……4 月 26 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重新对公众免费开放。在这里,公众除了参观外,还可以上一堂别开生面的 " 梅园红,党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境课 "。
别开生面,在这里上一堂 " 党性学习实境课 "
通过预约,观众的 " 实境课堂 " 就悄然开展了。
走进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馆庭院,周恩来的全身铜像展现在眼前。这座铜像高 3.2 米,重 900 斤,是以周恩来步出梅园新村 30 号的一张照片为原型塑造的,体现了周恩来坚定、沉着、机智、从容的革命家风度;铜像下没有基座,是一段红色大理石铺成的路,象征着周恩来一生所走过的是红色的革命道路 ……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周恩来铜像前进行缅怀,是 " 梅园红,党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境课堂 " 的内容之一。4 月 26 日一早就有党员来缅怀了,他们在铜像前驻足停留。
走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馆展厅,抬头就能看到一个电子大屏。大屏前有入党誓词,每一位党员都可以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这次重新对公众开放,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立足党性教育阵地,让党员充分了解国共南京谈判的艰难历程,学习老一辈中共党员为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利益,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崇高革命精神,为党员专门打造了党性学习的实境课堂。该馆利用党史红色资源丰富,精心构建了由铜像缅怀、誓词重温、展厅微党课、旧址寻访、梅园讲坛五部分组成的 " 梅园红,党史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实境课堂 ",可使各级党组织、党员观众通过沉浸观览方式开展 " 初心、使命、信念 " 党史学习教育精神洗礼。
300 多件珍贵文物,讲述 " 梅园往事 "
周恩来、廖承志等中共代表团成员的户口卡,周恩来的棕色小牛皮箱和西服上衣,邓颖超的丝巾 …… 基本陈列《梅园风范——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涵盖了 300 多件(套)珍贵文物、文献档案、历史照片及珍贵历史影像资料,为观众讲述生动而鲜活的 " 梅园往事 "。
纪念馆一楼的一个展柜中,陈列着一大一小两部电台,以及董必武致国民党交通部长俞大维要求给中共代表团电台准予登记的函件。其中,型号为 BC-610 的大电台是代表团在国民党政府登记备案的大功率电台。董必武填写的函件显示,该电台的收报台位置为梅园新村 35 号,联络电台地址是延安,呼号为 "XKFC"。而小电台是当时代表团成员为了和延安中共中央沟通所使用,是为了不引起国民党的注意和监听。
展厅内,这些带着时光印记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带着丝丝意犹未尽。其中有一件展品尤其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戴过的礼帽。这顶灰色盔式考克礼帽曾出现在许多照片中,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顶很有故事和历史的帽子就藏在梅园新村纪念馆的文物库房里。而如今,观众在展厅里就能看见它。
不少书籍都曾描述了当年周恩来将这顶礼帽送给毛泽东戴的细节:在去重庆前,毛泽东换上了一件崭新的衬衫和灰蓝色中山装以及一双锃亮的黑皮鞋。这样的 " 包装 " 让毛泽东有点不适应,他问周恩来:" 我是不是太洋气了一点儿?" 周恩来觉得主席新换上来的俄式礼帽小了一点儿,便把自己的一顶盔式礼帽拿给毛泽东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周恩来后来到南京进行南京谈判,也戴了这顶帽子。在周恩来去世以后,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将这顶帽子捐赠给了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寻访旧址,在这里重温 " 梅园风范 "
青色砖,红屋顶 …… 在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参观的人们走进 30 号小院,或静静驻足,或拍照留念。这个小院是周恩来、邓颖超曾经办公和居住的地方,院内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都是当年栽种的。75 年过去了,整个院子保持着原貌。轻风拂面,枝条摇曳,小院主人昔日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
1946 年 5 月至 1947 年 3 月,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抵南京,进驻梅园新村,与国民政府进行了长达 10 个月的谈判斗争。中共代表团进驻梅园新村后,为了防止特务监视和破坏,将 30 号的院墙加高一倍,并在前面的传达室和后面的晒台上各加盖一层楼。
小楼的室内,左边是会客室,中间的圆桌上放着一碗雨花石。会客室对面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里间是他们的卧室。在周恩来的办公室内,当年他使用过的写字台、转椅、桌上放着的笔砚等依然如故。
梅园新村 30 号的车库里,一辆车牌为 " 京 1645" 的别克轿车非常醒目。这是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当年乘坐的汽车。为了避开特务的监视,还曾用它护送过多位地下党员和民主进步人士到达安全地点。岁月流逝,小轿车虽式样陈旧,车身的黑漆也已部分脱落,但依旧闪耀光泽,诉说着峥嵘岁月的故事。
梅园新村 35 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钱瑛等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梅园新村 17 号是中共代表团办事机构所在地。
4 月 26 日,现代快报记者看到现场有不少观众前来 " 打卡 "。他们久久地停留在每一处标志性参观点前,重温 " 梅园风范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阿里亚 胡玉梅 / 文 牛华新 苏蕊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