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4-27
螺蛳粉的这个秘密,瞒不住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揭开螺蛳粉的秘密前

我们来做个挑战

这碗粉

能不能仅通过一张图

就让你 " 口水直冒 "?

请看下图

( 2018 年 1 月,游客参观柳州市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新华社发 黎寒池 摄 )

螺蛳粉

广西柳州特色小吃

由当地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

配以酸笋、花生、油炸腐竹等近 10 种配料

加上猪骨和螺蛳熬制成的汤

调和而成

中国食用米粉的地区

主要在长江以南

广西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米粉的习惯

例如桂林的 " 桂林米粉 "、南宁的 " 老友粉 "

玉林的 " 牛巴粉 "、桂平的 " 猪脚粉 " 等

而柳州人的独门绝技

就是 " 螺蛳粉 "

(2018 年 9 月 18 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瑶龙村高亮屯,村民们提着装满螺蛳的小箩筐走在田埂上。黎寒池 摄)

一碗精心烹制的螺蛳粉

往往能让鲜美的汤汁

渗透到每一根粉条

味蕾在酸与辣的妥协中游走

又不知从哪儿突然涌上一股

大自然的清香

……

它有多让人上瘾?

不少网友曾在我们后台留言直接表白:

它为何火得 " 一塌糊涂 "?

" 螺蛳粉式 " 小吃独具一派

月饼、火锅、饺子、粽子、包子

万物皆可螺蛳粉

去年

螺蛳粉产业学院

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

有一批学子走进课堂

专门研究螺蛳粉

……

它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2020 年

袋装柳州螺蛳粉

产销破百亿元

日产量最高达 325 万袋

远销海外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柳州螺蛳粉产业

已创造超过 25 万个就业岗位

带动 50 万亩螺蛳粉原材料基地

以及覆盖多领域产业链的发展

(2020 年 1 月,游客参观柳州市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黎寒池 摄)

从 " 路边摊 " 的地方小吃

到家喻户晓的 " 中国美食 "

这个百亿元产业

颇有故事

揭秘!

吃螺蛳粉是柳州人的日常习惯

不少人说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螺蛳粉来源于街坊邻居偶然的发明

后来

慢慢就在当地火了起来

近年来

柳州当地探索以工业化理念

谋划螺蛳粉产业发展

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

搭乘互联网快车、塑造文化属性等措施

将其打造成为

颇具规模与发展潜力的产业

( 2020 年 12 月 18 日,在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一家螺蛳粉企业,工人在熟制车间里忙碌。黎寒池 摄 )

2010 年

柳州提出要将螺蛳粉

打造成城市名片

2011 年

创业者在北京开设了

十余家柳州螺蛳粉店

(2011 年 3 月 1 日,顾客在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的 " 螺师傅柳州螺蛳粉店 " 品尝螺蛳粉。李斌 摄)

2014 年

袋装螺蛳粉的出现

带来了一场

关于 " 粉 " 的发展前景大讨论

在那一年

柳州曾涌现出数十家品牌

( 2020 年 12 月 18 日,在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一家螺蛳粉企业,工人在外包装车间里忙碌。黎寒池 摄)

这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

螺蛳粉产业

同时也带来了质量、卫生等问题

行业没有明确的标准

" 小作坊 " 关起门来搞生产

缺乏有效的监督

……

经过调研

柳州很快提出螺蛳粉的发展理念

" 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 "

确定袋装、机械化的生产道路

在支持发展的大框架下

通过不断提高行业准入标准

对行业实行了有效监督

( 2020 年 1 月 2 日,在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一家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在生产线上包装螺蛳粉。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

高峰时期

柳州约有 80 家螺蛳粉电商品牌

经过监管部门筛查

不符合标准的商家陆续被淘汰

美食最终还得回到安全与美味本身

当地也形成一个共识

做得好,市场会回馈

做得不好,市场也会报复

( 2020 年 2 月 27 日,在广西一家公司,工人检查螺蛳粉配料酸笋的腌制情况。记者 杨驰 摄)

加大监管、统一标准的同时

柳州聚焦集约发展

开辟了螺蛳粉产业园

推动 " 小作坊 " 走进 " 工业园 "

便利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 在广西柳州螺蛳粉产业园一家螺蛳粉企业,工人在米粉车间里忙碌。 黎寒池 摄)

尽管" 粉香不怕巷子深 "

但柳州也在积极作为

引导 "品牌文化创新 "

当地通过建设

饮食文化博物馆、文化展览馆

发展工业旅游、开发文创产品

参加国际展会等渠道

扩大品牌的 " 吸粉 " 能力

一次次热搜的背后

是螺蛳粉 " 自带网红气质 " 的属性

也离不开这个产业

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勤耕耘

( 在广西柳州市体育中心,人们在螺蛳粉长桌宴上品尝螺蛳粉。黎寒池 摄)

一碗来自劳动群众的 " 智慧发明 "

如今已火遍大江南北

我们可以从中一窥

" 小食品、大产业" 的秘密:

咬定青山铸产业、顺应规律拓市场

因地制宜谋发展、多种思路求创新

( 2018 年 1 月 19 日,在广西柳州市螺蛳粉产业园,游客参观柳州市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新华社发 黎寒池 摄)

一碗粉的秘密会传承给谁?

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丨胡淼山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来源丨新华社

相关标签

柳州 广西 博物馆 桂林 南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