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特聘教授方群从事妇产临床工作已经 40 余年了,在产前诊断和胎儿医学领域内,尤其擅长复杂性双胎和母胎同种免疫的诊治。2001 年,她创建了中国首个临床胎儿医学专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在中山一院胎儿医学中心担任主任期间,胎儿医学专科助力当时的中山一院产科获得了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称号。2020 年底,她正式加盟了位于深圳光明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与诸多从中山医系统前来的专家同道们一起创业,志在打造一个现代化的胎儿医学 / 产前诊断中心,将广州的优势学科平移到深圳。
在胎儿娩出之前遏制出生缺陷
" ‘将胎儿视为病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的出现,促进了胎儿医学这门学科的兴起。医学的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 方群教授将胎儿医学的发展史娓娓道来," 胎儿医学是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多学科的协助。"
胎儿医学属于产科的亚专科,主要内容包括对胎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随着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进步,高分辨超声、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MA)、第二代 DNA 测序等技术的引入,产前筛查的普及,产前诊断学科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国的胎儿医学在近 10 余年来发生了质的飞跃。许多先天缺陷儿在出生前得到诊断,严重的患儿可以终止妊娠防止其出生,还有一些患儿可以在宫内进行治疗,或者出生后治疗。胎儿医学的发展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 90 年代,方群教授率先开启减胎术、在超声引导下经脐静脉胎儿输血术等治疗宫内治疗方法,同时,在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复杂性双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6 次怀孕未得一娃,寻因解谜巧化解
生育的过程是每个适龄女性都会经历的,方群教授遇到过许多因为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流产、死胎的妇女。
让她印象深刻的一个病例是一位 7 次怀孕,其中 2 次流产 4 次水肿胎的章女士(化名)。10 年前,章女士怀上了第一胎,却流产了。不幸的是,3 年后她再度怀孕流产,此后的 4 胎因为胎儿水肿引产。生育的烦恼困扰着章女士,她曾前往多间大医院就诊,均未找到症结所在。多方打听,在她第 7 胎怀孕的时候,来到中山一院就诊。
此时,章女士肚子中的胎儿血色素低至 23g/L,处于极度贫血状态。经过超声检查、抗体检测、产前诊断,方群教授发现,章女士肚里的宝宝之所以会重度贫血,是因为胎儿患有罕见的 MN 血型不合溶血病。
母胎 MN 血型不合导致的胎儿溶血很罕见。简单来说,如果胎儿从父亲遗传来的血型抗原是母亲所没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后使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溶血性贫血。方群教授为她的宝宝采取了宫内输血的治疗方式,在她妊娠期间先后进行了 8 次宫内输血。最终,在妊娠 35 周,章女士顺利生产了一个健康的男婴。
她来自中山医:" 做医生是我的使命 "
" 对我来说,中山医最突出的精神是求真、务实。" 方群教授作为一名中山医科毕业的医生,从医多年来,也带教了许多学生,有的学生成为了领域中的佼佼者。她认为中山医科培养的年轻医生普遍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
" 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可以自由选择,非常幸运。" 谈起自己从医的道路,她直言当时是 " 服从党的分配 "。" 做好自己的工作 " 就是她行医的初心。
谈起好医生的标准,她认为:" 我心目中的好医生,第一位就是责任心,医生要有很强的责任心;第二就是好的技术,比如外科医生做手术的技术;第三就是要终生学习,与其它一些职业不同,医生职业生涯的特点是成熟较晚,一名好医生需要善于学习,不断学习。"
未来:为中山七院打造胎儿医学中心
" 胎儿医学 / 产前诊断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 方群教授看好产前诊断和胎儿医学在深圳的前景。
" 中山七院是一个年轻、有朝气、有活力、积极向上的集体。这里有一群爱学习的年轻人,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彼此协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让我感到自己也年轻了!"
未来,方群教授将带领团队在中山七院建立起胎儿医学 / 产前诊断中心,进一步完成人才引进,与相关专科协同发展,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宫内治疗,造福社会和更多的家庭。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郑天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