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27
深晚报道|“LIVE! 制书实话”世界读书日策划 “书山有路”特别论坛暨书籍特展亮相三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由雅昌文化集团策划,并联合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共同发起的 "LIVE! 制书实话 " 系列直播公开课,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推出了特别策划 " 书山有路 " ——线下论坛与书籍特展。

▲海报

活动当天,徐冰、吕敬人、万捷、祝君波等 15 位文化大咖齐聚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雅昌艺术中心,围绕 " 书籍 ",发起了三场关于 " 文化与尊严 "、" 文化与交流 "、" 文化与传承 " 的论坛对话,并进行了线下与线上的实时直播,共有超过 10 万名线上网友通过 B 站 " 雅昌文化 " 直播间(房间号:22173233),与论坛三地现场的两百余位观众一起 " 云端相会 ",共同观看了全天三场历时总计 7.5 个小时的直播,与三地嘉宾实话制书,共攀书山。

▲北京论坛嘉宾左起:徐小鼎、徐冰、王骥、郭蕾蕾、潘焰荣

当天上午十时,在北京雅昌艺术中心举办的 " 从艺术家手制书读懂文化尊严 " 论坛,艺术家徐冰认为,艺术家手作书有别于传统阅读中的读图或读文,艺术家采用各种手法,包括运用丰富的选材,使翻阅产生奇迹。

手制书艺术家郭蕾蕾则谈到,艺术家手制书触感、味道、翻动的连续性和间歇性等等都能引发创作。书籍设计师潘焰荣也认为,手制书艺术家可以天马行空地表达概念,而书籍设计师则常常是 " 带着枷锁在跳舞 "。艺术家手作书收藏者王骥建议艺术家在创作手制书时,应尽量避免使形式大于内容。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秘书长徐小鼎谈到,艺术家手制书认知度低,收藏市场还未兴起等亟待发展的问题。

直播过程中,嘉宾们也对 " 书山有路 " 北京站的 " 归位与重塑——艺术家手制书特展 " 进行了 " 云导览 "。此次特展由国际艺术家⼿制书联盟秘书长、清华⼤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教授徐小鼎担任策展人,展出了 14 件艺术家手制书作品。

▲上海论坛嘉宾左起:吕敬人、祝君波、刘晓翔、赵清、周晨

当天下午 14:30,在上海雅昌艺术中心举办的 " 东西学渐——从最美的书读懂文化交流 " 论坛上,书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成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吕敬人从 2003 年中国 " 最美的书 " 评比的出现开始,梳理了中国书籍设计界与国外同行进行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祝君波认为这一奖项的设立与评比有着多元的价值体现,是一个平等的沟通桥梁。

刘晓翔认为 " 世界最美的书 " 是一个让设计师们找到归属感的比赛。赵清作为 " 世界最美的书 " 的收藏者阐述了自己对国际奖项评选规则与体系多年的洞察经验。周晨则以自己获评 2019 年莱比锡 " 世界最美的书 " 的《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为例,讲述了这个多年酝酿的 " 系统工程 " 是如何从选题开始就介入设计的经历。

直播中,现场的五位嘉宾也轮番上阵,为线上观众导览了 " 书山有路 " 上海站 " 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大奖书特展 ",此次特展展出了 39 件 " 世界最美的书 "。该展览将展至 4 月 29 日。

▲深圳论坛嘉宾左起:晓昱、万捷、吴勇、蔡仕伟、韩湛宁

当天晚上七时,此次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压轴场在深圳雅昌艺术中心举行。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全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万捷等嘉宾们就自己收藏经历、藏书偏好进行了分享。

万捷认为,书是获取知识的一个载体,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精神的代表,对书籍的尊重,才能使深圳永远是这么年轻、充满活力。晓昱也从自己经营书店的经验出发,谈到了阅读对城市文化的塑造。在吴勇看来,古籍不仅包含历史的智慧和人文的养分,更是全方位地呈现了一种造物之美。蔡仕伟向观众介绍他所收藏的古籍中的手工元素。韩湛宁谈到了古籍在历史文化价值之外,也凝聚着一种值得传承的工匠精神。

直播中,嘉宾们为线上观众导览了 " 从西洋到东洋——古籍藏书特展 "。此次特展由雅昌艺术图书馆馆长陈俊担任策展人,展出了数十件珍贵的东西方古籍善本。导览过程中,万捷向观众们娓娓道来 1655 年卫匡国《中国新地图集》、19 世纪的博物学家布冯和学生拉塞贝德绘制的自然史图谱的收藏故事及其独特工艺;蔡仕伟展示了其收藏日本江户、明治、大正等时期书籍精美的装帧,其中不乏著名装帧家桥口五叶、竹久梦二、小村雪岱的经典作品;吴勇通过多个图书版本的对比,如《暴风雨》、《金银岛》、《恶之花》的中外设计,启发观众思考书籍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 从西洋到东洋——古籍藏书特展 " 将展至 5 月底,部分展品将于 5 月 10 日结束展期。

据介绍, "LIVE! 制书实话 " 项目未来还将邀请来自两岸三地的优秀书籍设计师持续参与,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陆续增加关于设计师工作室走访、出版社、杂志社编辑专访等内容,使观众有机会通过这档直播节目,较为全面地一窥中国当代书籍设计行业全貌。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相关标签

文化 书籍 美的 上海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