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4-27
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南京高淳临湖村沧杨线交工通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静 宋端平 记者 李娜)4 月 27 日中午,在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临湖村口,从城区买饲料归来的蟹农杨文华,骑着电动三轮车开心地行驶在新开通的沧杨线上。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从 26 日开始,全长近 6 公里的沧杨线通过交工验收,正式通车。原本连接村里村外的坑洼小路,变成了 6 米宽可双向通车的柏油路。杨文华和太平村、平干圩等 3 个行政村的 1.2 万村民们前往高淳城区的平均出行距离缩短了 8 公里,单程缩短了 20 分钟。

临湖村是南京市 2019 年最后一个脱贫摘帽的欠发达村。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临湖村依堤而建,村内水网密布,丰富的水资源为村民提供了水产养殖的天然优势,但也阻碍了村里交通。在沧杨线通车之前,村民们进出靠的是 2 米宽的水泥路,不仅颠簸不平,大车也开进不来,养螃蟹送螺蛳、运肥料、卖螃蟹都要用肩膀一担一担地从大路上挑到塘边,再从田埂挑到大路上,非常费力。为此,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先后 3 年派出 " 第一书记 " 前往阳江镇扶贫,并承担了临湖村沧杨线建设工程。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综规处副处长徐来是 2020 年前来挂职锻炼的第三批 " 第一书记 "。他经过实地勘察走访发现," 各自然村依圩堤道路散落分布,相互的交通联系都只能通过圩堤道路实现,亟待优化村组路网结构,强化毛细血管功能,打通内部交通‘微循环’。" 随后,他会同村委对村域路网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研究,初步规划了 3 条村组连接道路,计划在 3 年内依次建成,同时他发挥自己的专长,绘制了一张《高淳区阳江镇临湖村 2020 — 2022 年农路建设项目规划示意图》,其中便包括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并提出亟待完善的沧杨线。为此,南京市交通运输局自筹资金,主动承担了沧杨线的建设任务。

道路的逐步建设,也带来了临湖村的巨变。临湖村党总支书记孙爱牛介绍,临湖村 2018 年村级集体稳定性收入为 93.86 万元,未达到南京市规定脱贫标准,是全市最后一个未脱贫村。在市、区、镇三级联动帮扶下,该村于 2019 年脱贫摘帽。"1200 多户村民三分之一都在养殖螃蟹,交通对于他们非常重要。这条路修成以后,运送蟹苗、螺蛳,卖螃蟹的车子都能直接开进塘口,村民的养殖成本将大大降低。" 孙爱牛说,道路好走了,村里不少蟹农都准备扩大生产,村里也正在筹备打造养蟹加文化旅游的特色产业。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 十三五 " 期间,全市共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 1863 公里,新改建农路桥梁 139 座,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 8210 公里,农村公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1 年,全市计划建成 147 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新改建农路桥梁 12 座、建成 124 公里经济薄弱和欠发达村组对外连接道路及 267 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高淳 阳江 南京 文化旅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