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来了,那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
他选择定居在南京小仓山,还修了个园子,叫随园,就在今天南京师范大学鼓楼校区的位置。
袁枚在随园写字、画画、搞出版,挣了很多钱。手头宽裕,自然吃饭就比较讲究。不仅在自己家里吃,还被名流大咖们请到家里去吃,到处吃。
不仅吃,还搜肠刮肚写了部 " 吃货真经 " ——《随园食单》。《随园食单》写什么?网络搜索,说的大差不差。
整部《随园食单》,香喷喷,美滋滋,被无数前赴后继的吃货们奉为圭臬。
在书里,吃货界扛把子袁枚,不仅罗列出各种菜肴饭点,最重要的,还教导广大吃货要有正确的吃货观。
是的,如果没有正确的吃货观,你看到的《随园食单》,就永远只能是一本菜谱。
■高级吃货秘修宝典■
戒耳餐
何为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食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士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余笑曰:" 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 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其如吃不得何?
——《随园食单》
■ ps.
耳餐,其实是片面追求食物的名声,浮夸不实地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听上去好听而已。要知道,豆腐如果烹调得法,味道远胜燕窝。海鲜如果烹调不得法,比不上新鲜蔬笋。在袁枚看来,鸡、猪、鱼、鸭,这些平常的食材,堪称菜中豪杰,各有其味道,独立成肴。所谓名贵的海参、燕窝,其实毫无个性,只能通过其他食物调配才能有味。
袁枚曾经看到有一位太守宴请宾客,碗大如缸,盛满四两白煮燕窝,食之无味,但客人们争相夸耀。袁枚觉得,这明显是为了追求排场,摆阔气,有那钱,不如在每个人碗里放入明珠百粒,何苦糟蹋燕窝。
《野宴图》 唐代韦氏家族墓墓室东壁
戒目食
何为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今人慕 " 食前方丈 " 之名,多盘叠碗,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极名厨之心力,一日之中,所作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曰:" 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皆为悦目之资。" 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口亦无可悦也。
——《随园食单》
■ ps.
所谓目食,就是眼睛看过去,菜肴满桌,碗盘重叠。
搞一大堆菜肴,即使是名厨主理,其中也是难吃的居多,好吃的为少。就跟名家写字一样,写多了就有败笔;也跟名诗人写诗一样,写多了必有病句;厨师也一样,忙个不停,弄出许多,其实越多越容易做坏。
见好就收,这个不二法则,也适用于宴席。况且,堆得满桌子都是,往往气味浑浊,让人没有食欲。就像袁枚当年,出门去吃酒席,主人上菜上了三拨儿,光点心就十六道,各种加起来四十多种。主人炫富炫得得意洋洋,客人其实什么胃口也没有,回到家里,还得煮粥充饥。浪费啊。
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戒暴珍
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鸡、鱼、鹅、鸭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弃也。尝见烹甲鱼者,专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鲥鱼者,专取其肚而不知鲜在背上。至贱莫如腌蛋,其佳处虽在黄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专取其黄,则食者亦觉索然矣。且予为此言,并非俗人惜福之谓,假使暴殄而有益于饮食,犹之可也;暴殄而反累于饮食,又何苦为之?至于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刺刀以取生鸡之肝,皆君子所不为也。何也?物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随园食单》
■ ps.
一个有节操的吃货,必须体恤人力、珍惜物料。
鸡、鱼、鹅、鸭这些动物,从头至尾,都是可以食用的,不应该非要取这个部分,丢那个部分。(关于这一点,特别要向袁前辈汇报,南京人乃至江苏人,深刻领会这一点,尤其对鸭子,百分之百无死角地爱,就连所有的鸭子毛,都为 GDP 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袁枚批判他见到的一些浪费现象:吃甲鱼只吃甲鱼盖的裙边,吃鲥鱼只吃鱼肚子,吃鸭蛋只吃蛋黄,把其它部分都扔掉。还有什么活烤鹅掌,生取鸡肝的,干这种残忍的事情,实在算不得君子。那种动物,既然已经将要做人的食物了,就应该让它痛痛快快结果了性命;让它求生不得,求死不得,简直就是作孽。
万物有灵,取之须有度。
明 仇英《西园雅集图》(局部)
戒纵酒
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曰:" 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 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见拇战之徒,啖佳菜如啖木屑,心不存焉。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随园食单》
■ ps.
喝酒也要有度。过度饮酒降低智商,除非你是李白。李白要是少喝点酒,控制好自己,肯定发展得比我们现在知道的李白更好。
酒桌上喝醉了又吐又闹的那些人,先不说可惜了美味佳肴,就说你自己,你就不怕出丑丢人吗?就不怕喝醉了以后,不小心把手机密码告诉别人吗?
还有那些非要把人劝喝醉的,有必要先好好学学交通法、民法各种法。
如果各种法都学过了,如果这酒非喝不可,那么,听听袁枚的建议,先吃菜,先吃菜,先吃菜,吃饱了再喝酒逞能。
清 吕焕成《春夜宴桃李园图》
戒强让
治具宴客,礼也。然一肴既上,理宜凭客举箸,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常见主人以箸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须知客非无手无目之人,又非儿童、新妇,怕羞忍饿,何必以村妪小家子之见解待之?其慢客也至矣!近日倡家,尤多此种恶习,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长安有甚好请客,而菜不佳者,一客问曰:" 我与君算相好乎?" 主人曰:" 相好!" 客跽而请曰:" 果然相好,我有所求,必允许而后起。" 主人惊问:" 何求?" 曰:" 此后君家宴客,求免见招。" 合坐为之大笑。
——《随园食单》
■ ps.
设宴请客,是一种礼节。宴席上,应该请客人拿起筷子,各取所好,悉听尊便。给别人夹菜,固然是热情的体现,但是弄得满盘狼藉,实在叫人不开心。
再说,万一人家不爱吃这个菜呢?那就是为难别人了。给别人搛菜,而且不管不顾非要殷勤地送到人家嘴巴里,这是个坏毛病,袁枚称之为 " 恶习 ",甚至用了 " 强奸 " 做比喻。
袁枚还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住在长安的人,特别喜欢请客,但是他家里的菜做得不好吃。
有个客人被强请到他家吃饭,客人问:" 咱俩关系算好吧?"
主人答:" 那必须的。" 客人赶紧恭恭敬敬坐直身子,恳请说:" 如果咱俩是真的好,我提个要求,您必须要答应我。您若是不答应,我就这么跪坐着不起来。"
主人吓一跳,这到底是要求什么上天入地的难事儿啊," 直说直说,别客气,咱俩这关系,我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要满足你。"
客人说:" 以后您家请客,千万不要再请我来了。"
北宋 《宫乐图》
■敲黑板■
■一棵葱,一只蛋,一条鱼,一头猪 …… 这些所有的食材,来趟世上,不容易,要物尽其用,爱惜为本。
■饭桌上,你吃你的,她吃她的,他吃他的,各吃各。不要帮别人搛菜,除非别人主动要求。都是成年人,吃饭这事儿,大家都会。
亲爱的吃货们,五一小长假即将到来,祝您假日期间吃得愉快,身体倍儿棒。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白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