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4-28
深晚荐书|超越“认知藩篱” 《大国竞合》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大国竞合》是一部近年不多见的,致力于平衡、客观和理性分析中美关系的著作。彼得 • 沃克先生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入思考,向人们展现了中美这两个历史、价值偏好和政治体制迥然不同,但拥有众多重要共同利益和相似追求的国度,是如何看待(包括误解)对方的。他的分析和看法值得我们认真关注和思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原院长贾庆国评价说。

《大国竞合》是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 • 沃克的新作,英文原版书名为 Powerful,Different,Equal:Overcoming the misconcep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日前,中文版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作者彼得 • 沃克在麦肯锡工作长达 46 年,服务于全球金融机构,目前是麦肯锡荣休高级合伙人。在过去 35 年的时间里,他造访了中国 80 余次,与数百位人士建立了联系,其中有中国企业高管、政府部门官员、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专家,这些联系和交流使他对中国留下了极佳的印象:人们生活幸福、心态乐观,普遍对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对政府高度信任,对国家历史和文化有着深刻认识,并对家庭、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强烈的责任感。

但是他在阅读许多西方作者关于中国的著作以及《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等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和社论时发现,虽然有些作者的确了解中国,比如托马斯 • 弗里德曼、亨利 • 基辛格和汉克 • 保尔森等,但在阅读中所看到的关于中国的描述和他从个人经历中认识的中国并不完全一致。

在这本书中,他挖掘了美国和中国的治理、经济和社会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动力,发现它们在很多核心维度上都是迥异的,而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两国的历史和文化。

为了对这些差异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彼得 • 沃克探讨了它们的一些主要根源及其影响。他认为," 中美彼此误解 " 的一个主要根源是,美国完全无视塑造今日中国的历史文化,纯粹从西方视角来评判中国。

《大国竞合》旨在通过阐释中美两国各自的模式和独特的文化及历史演变,促使两国相互了解。彼得 • 沃克在导论里说:" 对美国人来说,重新审视中国意味着需要了解中国 5000 年来的发展道路和原因。相应地,中国人应该认识到美国与欧洲的分裂,以及美国开国元勋早期的决定如何塑造了现代的美国。" 需要强调的是,书中并不暗示任何一个国家的模式可能出现根本性变化,或不同模式有优劣之分。

除了对模式的阐述之外,《大国竞合》还对中美两国在经济、教育、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异同及其根源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不同,存在认知偏差在所难免,因此要加强相互了解,超越 " 认知藩篱 ",消弭 " 理解赤字 ",寻求共同发展。

《大国竞合》

[ 美 ] 彼得 • 沃克 著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年 4 月

特约撰稿 宗信

相关标签

美国 沃克 历史 麦肯锡 美国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